氣象署揭「竹節草」來歷 前身「利奇馬」財損達114億美元

分享:

菲律賓、南海一帶的季風槽最近陸續生成3個颱風,由於名稱各有特色,尤其是今年第8號颱風「竹節草」,讓許多民眾開玩笑稱作「竹節蟲」,中央氣象署特別說明「竹節草」的來歷。

氣象署說明「竹節草」是越南的1種植物名稱。(圖/翻攝自Facebook@報天氣 - 中央氣象署)

據氣象署資訊,今年第7號颱風「范斯高」(國際命名FRANCISCO)於23日早上8時生成,緊接著23日晚間8時生成第8號颱風「竹節草」(國際命名CO-MAY),24日早上再生成第9號颱風柯羅莎(國際命名KROSA)。

輕颱竹節草24日下午2時位在北緯16.3度、東經118.8度,往東方前進。(圖/翻攝自中央氣象署官網)

氣象署透過臉書粉專「報天氣 - 中央氣象署」表示,西北太平洋鄰近14個國家或地區共同提出140個颱風命名清單,每年颱風便會按清單順序使用名稱,若颱風帶來重大傷亡或損失,則該名稱將「除名」,由新名稱遞補。

2019年8月強颱「利奇馬」造成嚴重災情,因此除名,越南於2021年以植物名「竹節草」遞補。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引發災情的颱風杜蘇芮、山陀兒、天兔等同樣已被除名,除了「杜蘇芮」將以「大麥」(BORI,南韓提供)取代,其他需等下1次颱風委員會決定。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