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習俗融入校園午餐 農糧署攜清明節紅龜粿、原民料理走入校園

分享:
0:00
volume_up

記者高珞曦/綜合報導

二十四節氣習俗流傳千年,農委會農糧署今年試辦「食米學園計畫」,將各節氣的米食料理融入學校課程,盛夏6月跟隨阿嬤的腳步,在農曆6月6日「大暑」節氣用蓬萊米粉製作綠豆米苔目,清涼又消暑。

清明節前學童跟著老師製作DIY紅龜粿。(圖/翻攝自農糧署)

農糧署「食米學園計畫」預計在全台50所國小,進行122場示範教學。農糧署表示,該計畫將節氣與節慶米食導入各類課程。例如清明節以現打火龍果汁製作特色紅龜粿,認識糯米的分類與用途。在霜降節氣的重陽節,蒸煮秈米製作九層糕,讓學童在製作糕點過程中學習節日意義,同時練習專注力、創造力。五穀冬藏的冬至時節使用糯米粉搓湯圓,體驗一碗湯圓蘊含的豐碩圓滿意義。

另外,根據地區特色不同,學校營養午餐也加入國內多元族群的節慶米食,像是原住民族的「阿拜」、竹筒飯,和客家族群的粄條、牛汶水,以及越南的米線、米干等等,從各式特色米食啟蒙學童文化素養。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