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終結「直美」 專家呼籲:醫美雷射療程禁用「牛奶針」

分享:

衛福部為整頓國內醫美亂象,於11月26日召集40個醫界團體針對《特管辦法》修正草案進行馬拉松式協商,最終達成重要共識。會議確立「直美」醫師的「關門條款」,規定2019年後畢業生必須完成2年PGY(畢業後臨床醫學訓練)才能從事醫美業務。同時,專家也建議禁止在雷射等簡單療程中使用舒眠麻醉,以降低麻醉致死風險。

醫美診所爆發醫療糾紛中,俗稱「牛奶針」的舒眠麻醉所佔比例相當高。(示意圖/123RF)
醫美診所爆發醫療糾紛中,俗稱「牛奶針」的舒眠麻醉所佔比例相當高。(示意圖/123RF)

衛福部11月14日預告修法草案,要求執行美容醫學處置的醫師須至少完成兩年PGY,引發醫界廣泛討論。衛福部於11月27日表示,已達成關鍵共識,將徹底終結「直美」醫師現象,明確規定2019年後畢業的醫學生必須完成2年PGY才能執行醫美業務;若目前已在業界工作,則必須回院補完PGY訓練。

參與會議的台灣皮膚美容外科醫學會常務理事蔡仁雨特別說明,2019年前畢業或已取得專科資格的醫師,如家醫科、耳鼻喉科等,不受新法影響,不需補完PGY訓練。他強調,這些資深醫師已具備完整訓練,修法主要針對未經PGY訓練的年輕醫師。

除了醫師資格問題,蔡仁雨醫師在會中也提出保障病人安全的重要建議,呼籲針對光電、雷射、針劑等簡單的「美容處置」,應盡量禁止使用靜脈注射麻醉,即俗稱舒眠麻醉或「牛奶針」。他指出,許多醫美死亡案例都與麻醉有關,在簡單處置中因麻醉失去生命是「很不值得的」。

衛福部長石崇良展現整頓醫美亂象的決心。(圖/中天新聞)
衛福部長石崇良展現整頓醫美亂象的決心。(圖/中天新聞)

蔡仁雨進一步解釋,靜脈麻醉本身風險不小,且若病患因麻醉無感,可能導致醫師在治療時發生過度治療,造成皮膚燙傷等併發症。他強調,能使用表面或局部麻醉,就應盡量避免靜脈注射,並應讓民眾了解相關風險。雖然有部分醫師擔心病人怕痛而反對此建議,但為了病人安全考量,衛福部將再與醫界進一步討論。

雖然「直美」關門條款已達成共識,但診所評鑑的強制性仍存在爭議。衛福部將於下週三再次召開會議,與醫界共同商討具體可行的配套措施,希望建立更完善的管理制度,提升醫美醫療品質,保障病人安全。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