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內出現「紅白斑、潰瘍」恐是口腔癌前兆!醫:「這族群」務必2年做一次篩檢

分享:
0:00
volume_up

文/大家健康雜誌

「口腔癌」是男性死亡率第六高的癌症,該如何因應?不吃檳榔、不抽菸、不喝酒,是最基本的課題。曾接觸菸檳酒者,就算已戒除,也務必2年接受一次口腔癌篩檢,一分鐘護一生,及早發現與治療,才能不影響顏面外觀。

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6月發布的2022年國人十大死因,2022年台灣共有51,927人死於惡性腫瘤,占所有死亡人數的24.9%。在台灣10大癌症中,「口腔、口咽及下咽癌」是死亡率第6高的癌症,造成3,479人死亡。若以性別分析,依據2022年底發布的2020年「癌症登記報告」,「口腔、口咽及下咽癌」在男性10大癌症中發生率排名第3位。2020年初次診斷為口腔、口咽及下咽惡性腫瘤者(不含原位癌)共8,277人。

檳榔文化使大量口腔癌發生

30多年來專精頭頸癌治療的彰化基督教醫院院長陳穆寬指出,全球每年有超過30萬人發生口腔癌,超過17萬人死於口腔癌,其中半數以上發生在亞洲地區。誘發口腔癌的主因是「嚼食檳榔」,台灣社會存有檳榔文化,許多30至64歲正負擔家計的青壯年男性為了提神、交際應酬等理由,染上吃檳榔的習慣。每10位口腔癌患者中,高達8~9人有吃檳榔,在文化影響下,台灣口腔癌的發生率名列全球第二,僅次於同樣有檳榔文化的巴布亞紐幾內亞。

檳榔果實內含致癌物質,加上嚼食檳榔者多半有使用菸、酒的習慣,就算在資訊普及的今日,不少民眾自知吃檳榔、抽菸、喝酒對身體不好,可是帶著僥倖的心情認為「倒霉的肯定不是我!」,再加上以「工作需要」為藉口,讓整個上消化道、呼吸道都暴露於菸、酒、檳榔等致癌物的危害下。

20%的口腔癌患者 有第二原位癌

在多重暴露下,陳穆寬表示,約20%的口腔癌患者會有第二原位癌產生,就是同時罹患兩個部位的癌症!對此,專業的耳鼻喉科醫師會進一步再做口腔、口咽、下咽、喉及食道全面的檢查,以貫徹「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標!」

以近期就診的中年男性S先生為例,其是從事管線工程的勞工朋友,認為吃檳榔後身體會發熱,感覺較有體力,就每天吃逾百顆的檳榔。久而久之,口腔開始出現不明病灶,但考量要工作才有薪水,對異常不以為意。直到有次因其他疾病至診所拔除指甲,張口喊了「痛!」醫師眼尖看見他的口內有明顯腫塊,轉診至彰基,確診為口腔癌。

陳穆寬幫其進行手術治療,S先生術後表示,「罹癌理論上會很沮喪,幸好我是在早期癌症的階段就發現,手術切除後,就告個段落!」他用自身經驗奉勸「檳友」們,只要有吃過檳榔,一定要定期檢查是否有口腔癌或口腔病灶,早期發現,及早手術切除病灶,就能完全不影響顏面外觀,也不用接受放射線治療及化學治療!

S先生術後很快就恢復正常生活,也因這次「死裡逃生」的經驗,一改過去檳榔從早吃到晚的習慣,憑毅力戒除吃檳榔習慣。陳穆寬指出,「對頭頸癌治療非常熟稔的醫師,只要一分鐘就可以完成口腔癌篩檢的工作,堪稱『一分鐘護一生!』,請符合篩檢對象的民眾,務必積極前往醫院篩檢!」

有7大異狀盡速就醫 早治療、對顏面影響小

口腔癌的症狀容易觀察,陳穆寬院長解析,口腔癌早期的病灶多以口腔內有白斑、紅斑、潰瘍及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等症狀來表現,變化處會出現在牙齦、靠近臉頰部位,可能造成:

  1. 口腔黏膜潰瘍超過兩週未能癒合。
  2. 口腔內有不明的紅色、白色斑塊,或有不明出血狀況。
  3. 出現不明原因的麻木感或疼痛、觸痛。
  4. 舌頭活動能力受阻。
  5. 牙關緊閉及張口困難。
  6. 牙齦腫脹導致假牙無法固定。
  7. 拔牙傷口持續不癒合。

若感覺有異,但自身無法判斷狀況為何,也建議及早就醫,不要忍耐,也不要因症狀尚不明顯就忽視不管,待腫瘤越長越大、甚至造成明顯外觀異常時,往往都是口腔癌第四期的階段。

遠離檳菸酒 一分鐘口腔癌篩檢護一生

口腔癌在早期階段治癒率高,且不會造成臉部變形或外觀缺損,手術的困難度也相當低,因此18歲以上曾經吃過檳榔(含已戒檳榔)的原住民、或30歲以上有抽菸或曾吃過檳榔(含已戒檳榔)的民眾,要善用健保卡每2年進行一次口腔癌檢查,到耳鼻喉科或牙科(包括口腔外科)檢查,就能達到早期發現及治療的效果,決戰在癌症之前。

陳穆寬呼籲,國際頭頸部腫瘤聯盟於2014年,將7月27日訂為「世界抗頭頸癌日」,頭頸癌的範圍包括了原發於頭頸部的癌症,像是口腔癌、鼻咽癌、下咽癌、喉癌等。近年來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民眾擔心染疫而不敢前往醫院篩檢或就醫,導致口腔癌篩檢量下滑,為了自己的健康,曾嚼食檳榔者都應定期篩檢,罹癌病人康復後,也務必繼續不吃檳榔、不抽菸喝酒,遠離危險因子,不再為癌所擾!

【延伸閱讀】

留言衝人氣 3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