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庭語/綜合報導
腸病毒即將邁入6月高峰期,全台單月停課班級數超過500班,共6縣市、8區域淪高風險區域。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雖然上週門急診人次稍微下降,仍是僅次2016年的10年同期次高。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21日表示,雖然上週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稍微下降,但只是微幅,仍是僅次2016年的10年同期次高,且停班課班級數還在增加中,上週停班課班級達279班,比前一週的256班繼續上升,所以研判國內疫情傳播風險還在持續。
對此,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也指出,目前台灣的腸病毒疫情相對穩定,並未出現大量重症案例,特別是A71型和D68型腸病毒的案例數量較少,因此民眾不必過度擔心。
不過,呂俊毅仍強調,公眾仍需保持高度警覺,並針對以下「3個常見迷思」提供了正確的資訊:
- 如果沒有發燒,就表示沒有傳染性?
呂俊毅指出,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事實上,腸病毒可以在口水和糞便中存活長達數月,即使發燒症狀消退,只要皮疹、水泡或口腔潰瘍仍然存在,就意味著體內仍有大量病毒。即便病情有所緩解,病毒仍可能在口水和糞便中被檢測到,因此仍有傳染的風險。他提醒民眾,如果處於疾病的急性期,應該留在家中休息,避免傳播病毒。 - 吃冰能否治療腸病毒?
呂俊毅解釋說,醫生有時會建議病患吃冰來緩解因口腔潰瘍引起的疼痛,並補充能量。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吃冰可以治療腸病毒,它只是一種緩解症狀的方法。 - 嬰幼兒如果不外出,就不會感染腸病毒?
呂俊毅指出,這同樣是一個誤解。即使孩子們不外出,成人仍可能從外面將病毒帶回家,病毒可以通過接觸家庭成員、環境或共用物品傳播。成人通常具有較強的抵抗力,可能不會出現明顯症狀,但如果回家後不注意個人衛生,仍有可能將病毒傳給孩子。
最後,疾病管制署再次提醒,腸病毒有多種型別,目前除了A71型,其他型別還沒有疫苗可以預防。5歲以下的嬰幼兒屬於高風險群體,一旦感染,病情可能迅速惡化。因此,家中如果有嬰幼兒被診斷出感染腸病毒,家長應密切觀察孩子是否出現重症前兆,如嗜睡、意識模糊、活力下降、肢體無力或麻痺、肌肉抽搐、持續嘔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速等症狀,一旦發現這些症狀,應立即將孩子送往大型醫院接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