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個人都能自己走出心情低谷,衛福部與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引進「心理健康急救方案」,盼能如CPR般簡單有效地助人。初步規劃最快明年底前,1500名心衛中心人員取得急救員資格。

人生難免不如意,發現親朋好友鬱鬱寡歡,想表達關心卻又怕弄巧成拙,「心理健康急救」(MHFA)方案透過「傾、聽、給、鼓、勵」5行動,就像給心情做CPR(心肺復甦術),針對遭遇不幸或重大壓力的人提供短期心理支持與援助,盼協助心情穩定,進而連結資源,慢慢復原。
衛生福利部攜手華心引進這套課程,3日舉行正式開跑記者會。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所長張書森指出,台灣成人常見精神疾患以焦慮和憂鬱為主,推估盛行率從1990年的11.5%增加到2010年前後的25%,增幅超過兩倍。
張書森表示,之後雖然逐漸下降,但2020年的推估盛行率仍達20.03%,即台灣約有5分之1的成人可能有常見的精神疾患,比例很高,但很多人沒有自覺,也有些人不願求救,可能原因包括污名化、不知道有可用資源等。根據衛福部最新公布10大死因,自殺重回行列中。張書森強調,上述現象和數據都凸顯心理健康問題是嚴峻的挑戰。

衛福部心理健康司長陳柏熹會後接受媒體聯訪表示,衛福部已將心理健康急救計畫的推動納入行政院核定的「全民心理健康韌性計畫(114至119年)」,將結合跨部會、地方政府及民間單位逐步系統性推廣,以提升民眾心理健康素養,建構更具支持性的環境,讓有心理健康危機的人都能被接住。
「台灣人心理韌性需要被關注。」陳柏熹強調,各地衛生所初期布建時,主要是照顧當地民眾的生理健康,照顧台灣人心理健康的發展較慢,因此後續推廣設置心理健康衛生中心,此次心理急救方案規劃優先訓練1500名心理健康衛生中心人員,今年目標訓練200人,最快希望在明年底完成全部人員訓練,同時,希望今年底之前,可以完成建置全台70處心衛中心。(中央社)
《中天關心您|請珍惜生命,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生命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24小時安心專線:1925
文章授權轉載自《中央社》心理健康也要CPR 衛福部規劃培訓1500名急救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