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專家早警告!洪峰恐40分鐘直達下游

分享: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今天(23日)下午發生溢流,滾滾洪水造成嚴重災情。值得注意的是,專家日前就曾評估,最可能出現「晴天溢流、下切約50公尺」的沖刷型事件,若發生潰決,洪峰抵達下游重點保全點時間很短,僅約40至60分鐘。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光復鄉災情慘重。(圖/翻攝自記者爆料網)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光復鄉災情慘重。(圖/翻攝自記者爆料網)

東華大學防災團隊建置的「馬太鞍溪堰塞湖監測紀實」網站指出,在17日的研討會議後,風險情境更新,近期專家共識將「最可能情境」由極端潰壩改為「晴天溢流、下切約50公尺」之沖刷型事件;但各單位仍需備妥極端潰壩備案,避免低估高衝擊尾端風險。

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今(23)日下午2點50分發生溢流事件,黑褐色洪水波及台鐵光復車站,導致車站及北端路線軌道遭到淹沒。(圖/翻攝自臉書社團「鐵道文化之旅」)
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今(23)日下午2點50分發生溢流事件,黑褐色洪水波及台鐵光復車站,導致車站及北端路線軌道遭到淹沒。(圖/翻攝自臉書社團「鐵道文化之旅」)

壩體穩定性初步判為「穩定」但溢流期仍有沖刷破壞風險;在極端條件下若發生潰決,洪峰抵達下游重點保全點時間很短(約40–60分鐘),需以監測預警與下游防護為優先。短期內的壩頂工程(降挖、爆破、虹吸)均評估為不可行;中長期將持續檢討通達道路、持續清淤與防砂工程配置,並滾動調整警戒區與對策。

空拍畫面顯示,馬太鞍溪橋的橋體已完全斷裂,分成四、五節散落在馬太鞍溪北岸堤防邊,原本的橋面位置已被洪水淹沒。(圖/農田水利會花蓮管理處提供)
空拍畫面顯示,馬太鞍溪橋的橋體已完全斷裂,分成四、五節散落在馬太鞍溪北岸堤防邊,原本的橋面位置已被洪水淹沒。(圖/農田水利會花蓮管理處提供)

「馬太鞍溪堰塞湖監測紀實」網站也提到,今天洪水溢流壩頂後,會開始下切堰塞壩形成缺口,讓水體快速排出,直到水流剪應力小於壩體材料強度。該壩體看起來多由大理岩巨礫組成,可能還會維持一定高度,就要小心溢流洪水是否破壞壩體基礎而產生潰堤。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