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昶睿(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副研究員)
隨著川普政府近期對台灣祭出20%的「暫時性關稅」、持續施壓「護國神山」台積電加大在美投資,以及傳出禁止總統賴清德過境紐約等舉措,台灣社會對美國的好感顯然受到衝擊,台灣內部的「疑美論」正在孳生,對於台海若有戰事,美國是否真的會出兵防衛台灣,這個問題應成為社會爭論的焦點。另一方面,也有聲音質疑,賴清德上任後台美關係不及蔡英文時期熱絡,《紐約時報》甚至評論,受關稅爭議影響,「台美關係異常緊張」。

就在這樣的氛圍下,美國媒體《星條旗報》(Stars and Stripes)披露,台灣今年8月派出超過500名官兵,參與於美國密西根州舉行的「北方打擊」(Northern Strike)軍演。事實上,台灣自2021年即已參與此項演訓,但過去多保持低調,這是首次被明確揭露具體人數。這項公開,不僅是單純的新聞,更是一種戰略信號,直接觸動台灣社會長期存在的「疑美」心理。
此外,美國在台協會(AIT)在8月25日,也罕見地在臉書貼文接連發文,公開AIT處長谷立言(Raymond Greene)20日與國防部長顧立雄會面,重申美國將依據《台灣關係法》持續強化台灣防衛能力;同日又再貼文,說明谷立言與多名國民黨立委會面討論美台防衛合作,對國民黨持續的支持美台夥伴關係,以提升台灣國家安全與全社會韌性致意。這樣的操作,不僅針對執政黨,也同時展現美方跨黨派接觸的策略,顯示美國在台灣問題上,不是只押注某一陣營,而是希望全社會形成共同防衛意識。

針對美方接連揭示與我軍方合作,以及與我朝野共同研商台美防衛合作議題,絕非僅止於一則新聞那麼簡單,實際上具有深層的戰略意涵。對於美方來說,對外宣示台美防衛的深化,展現美方對於台海防衛的支持,也為台灣社會化解「疑美」提供最佳的解方;另一方面,對於執政團隊支持度低迷,尤其是為接連在726及823大罷免失敗的民進黨送暖,此時接連展現與美方密切且緊密的關係,更可以拿來向國人說嘴,作為抗中保台的最佳實例。
「北方打擊」演習為美國國民兵主導的聯合軍演,主要在密西根州進行,今年規模約為7500人,主要涵蓋36個州及地區,並有包括台灣在內的9個國際夥伴參與。今年的演習首次將「印太情境」納入模擬,顯示美國戰略已明確將亞太安全視為核心關切之一,此次美媒大方地披露國軍參與軍演,象徵美方對於台灣在區域安全角色上的定位,已進一步走向透明與常態化。

台灣官兵參與其中,不僅為單純的軍事合作,更是一種「戰略訊號」,代表台灣已經被納入美國全球演訓體系的一環。更向外界表明,美方不再只是「私下」協助,而是願意在一定程度上公開台灣的角色,同時目前美方也在台灣部署了約500名美軍長駐台灣,此次的演訓更提供實戰的演訓機會及台灣提升自我防衛能力,也向北京傳達「台灣是印太防衛鏈的一環」。
台灣的「疑美論」有其深層的歷史背景。台美雖然有《台灣關係法》作為制度性保障,但由於缺乏正式邦交,始終存在某種不確定性。台灣民眾最擔心的,便是若台海爆發戰事,美國可能因本身利益考量而退卻。這種擔憂並非空穴來風,因為國際政治的現實就是國家利益至上。歷史經驗也讓人心生疑慮,自20世紀以來,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同時在全球多個戰場上獲勝。當前烏俄戰爭仍未停歇,中東局勢隨時可能再度爆發、南北韓半島劍拔弩張,中印邊界衝突與南海問題也層出不窮。在這樣的國際環境下,美國能否同時投入資源於台海,確實是一大疑問。
另外,長久以來大國外交的高度不透明,「台灣問題」時常作為美中或美日高層會談的議題之一,當中的利益交換或是戰略妥協,一般民眾根本無從知曉。抑或在台美軍事交流合作,或是商談軍購等多屬機密,民眾無法了解實際程度,因此會有「台灣是否被出賣」或「購買次等軍需品」的疑慮。這些心理因素,使得「疑美論」在台灣社會始終難以完全消弭。
目前台灣雖然尚無法參加像環太平洋軍事演習規模的操練,但這次《星條旗報》的揭露,正好證實了台美的軍事合作關係,已經鴨子划水了許久。面對台海情勢,美國並非毫無作為,台灣也並非孤立無援。相反地,雙方早已在進行實質且規模不小的軍事演練。
種種跡象顯示,美方正亟力修補台美關係因關稅所造成的裂痕,自公開揭露國軍參與「北方打擊」,再到近期AIT主動公開與顧立雄及國民黨立委的會面,除了一方面對外宣示台美軍事合作的戰略轉變,更重要的是可以「轉內銷」,讓台灣民眾看見,看見賴政府與美方的合作成果,這不僅是賴政府信心的來源,也是建立台美防衛共識的重要基礎。
再者,美方也藉此向北京釋放訊號,當中方持續透過軍演、軍機繞台或艦艇圍台,對台灣進行施壓時,美台合作的公開化,印太戰略亦將台灣納入全球防衛的一環,代表台灣並非孤軍奮戰。
往後台海若要永保和平,對外不僅要靠軍力保護,對內在資訊戰、心理抗壓與災害應變方面須全面準備。政府增強國人面對危機時的能力與意識,承平時期用於防災,若有朝一日遇到戰事發生,民眾更需要有自我防衛及保護能力。
未來台灣要參與全球防衛或軍演計畫,除了美國願意協訓國軍外,台灣也應積極多邊拓展與日、澳、歐洲等國的合作。建立多元化的安全網絡,才是降低風險的根本之道。另外,國人與其沉溺於「疑美論」的質疑與恐懼,不如將焦點放在如何善用與美方的合作成果,進一步強化台灣自身的防衛能力。
展望未來,台灣除了深化與美國的合作,也應積極拓展與日本、澳洲、歐洲等國的多邊安全合作,構築多元化安全網絡,才能真正降低風險。與其陷於「疑美論」的焦慮,不如聚焦如何善用現有合作成果,進一步提升自身防衛能力。
只是,除了美方的協助,兩岸關係維持和平共處,也是取得台海和平的不變法則,民進黨與其堅持抗中保台,不如改變成「和平保台」,才是維持台海安全的最佳保障。
※以上言論不代表中天新聞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