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台灣目前有超過140萬人深受痛風所擾,而長期尿酸過高更是痛風的主要誘因。專家指出,痛風背後隱藏的腎臟健康問題更值得關注。

營養學者洪泰雄透過臉書發文提醒,許多國人日常飲食習慣中常見的美食,可能正在默默加重腎臟負擔。他特別點名三類食物,若過度攝取可能導致「肌酸酐上升」、「尿酸過高」、「蛋白尿」等症狀,一旦出現這些警訊,往往為時已晚。
這三類需要特別注意的食物包括紅肉類、海鮮類及動物內臟。洪泰雄解釋:「紅肉如牛、豬、羊等,雖然蛋白質含量豐富,但同時也含有較高的飽和脂肪與普林,過量攝取不僅增加腎臟代謝負擔,還可能導致血壓上升。」
對於海鮮類,特別是蝦、蟹、干貝等,洪泰雄指出:「這些美味的海鮮都屬於高普林食物,在體內代謝後會轉化為尿酸,長期累積不僅可能引發痛風,更會對腎臟造成慢性傷害。」

至於台灣人最愛的滷味,尤其是滷得香氣四溢的豬肝、雞心等內臟類食材,洪泰雄提醒:「動物內臟是普林密度最高的食物之一,對於腎功能較差的民眾來說更是需要特別注意的『地雷區』。」
針對這些食物的食用建議,洪泰雄表示:「這些食物並非完全禁止食用,但建議每週攝取頻率控制在1至2次,且需注意分量適中。」他建議民眾在日常飲食中,每餐都要搭配一碗蔬菜,烹調方式建議採用低油的烹調法,如燙、蒸、少油炒等。同時,主食建議以糙米、燕麥、地瓜等低升糖指數的全穀類為主,並且要確保足夠的水分攝取,避免含糖飲料和加工飲料。
「腎臟是沉默的器官,一旦出現問題往往不會立即有警訊。」洪泰雄強調,不要等到痛風發作、尿酸飆高或腎功能惡化才開始重視,應該從日常飲食做起,這才是對身體健康最直接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