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貴險中求?別有「思路」的莫迪外交

分享:
0:00
volume_up

文/吳永年

中國大陸是印度的鄰居,兩國有數千公里的邊界線,雙邊關係中存在不少著急待解決的矛盾與問題,期待共同發展的聲音一度也很高。

自莫迪宣誓連任第三任印度總理以來,他在國際關係層面的處理上,怪招頻出,思路異於往常,如放棄傳統的上任即首訪周邊鄰國的慣例,卻遠道訪問俄羅斯,與普丁「火熱對話」。(圖/美聯社AP)

然而自莫迪宣誓連任第三任印度總理以來,他在國際關係層面的處理上,怪招頻出,思路異於往常。如不參加2024年上海合作組織首腦會議,由外長蘇傑生參與,如放棄傳統的上任即首訪周邊鄰國的慣例,卻遠道訪問俄羅斯,與普丁「火熱對話」。

中印關係上,莫迪除老調重彈外,未傳出一點值得世人關注的資訊,如連中印兩國簽證門仍關得死死,對於中國要求重新恢復與開通北京、上海的空中直航的訴求,印度一言不發。難道說,莫迪外交別有「思路」?那麼,莫迪第三個任期內,中印關係的發展將向何處?

來自印度的不同聲音

面對印度政局,以及中印關係中出現的現象 ,不少印度有識之士,發出了各自不同的聲音,道出了他們心中的疑問和擔憂。

其一,如何在險勝下執政,仍然存在考驗。印度人民黨全國民主聯盟雖贏得了2024年大選的勝利。但從嚴格意義講,這不是預料中設想的大勝,而是險勝。離理想的400個議席的目標落差太大,只是簡單多數—295個議席,印度人民黨獲得240議席。最大的反對黨國大黨卻獲得了99個議席,其主導的反對黨聯盟——印度國家發展包容性聯盟,獲得了231個議席。

其二,與中國的關係影響到國計民生。當今的印度,雖在經濟發展上取得了可喜的,令世界瞻目巨大的成就,但當今印度社會存在的矛盾與問題,如宗教、種姓、貧富不均、年輕人就業等,似一個重磅深水炸彈,隨時都有爆炸的可能。印度國情民情的複雜為世界之最,任何一個執政黨,一不小心會陷入泥潭,即前功盡棄。為此,莫迪政府不得不把改善民生放在重要位置、以迅速平緩廣大平民百姓越來越不滿的憤怒心態。

至於,中印貿易方面,中國的工業機械電器和商品百貨,不但直接影響印度經濟的發展,還與平民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故不少印度有識之士認為,印度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中國,印度人民不能沒有中國商品(如2023年,中印雙邊貿易,貿易總額1184億美元,而中國貿易順差超過1000億美元,足以證明,印度經濟的發展,不能沒有中國。更有學者認為,中印關係悠關印度國運,歷史和現實證明,歷屆印度政府,在中印關係的處理上,無論是政治還是經濟上的閃失,都會影響到整個印度社會。

其三,莫迪的大國外交,頗費「思量」。從印度有識之士對莫迪的外交的審視看,尤其是在莫迪對中美印三角關係的理論和實踐中,其效果頗費「思量」。莫迪把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理論,可謂發揮到了極致,他極力在中美兩國之間,尋找一條最適合於印度國家利益和經濟發展的道路。比如,為了儘快使印度成為世界有聲有色的一流大國、強國,他要利用美國,壯大印度,也要在與美國一起抗衡中國的過程中,不斷謀求中國向印度出讓利益實惠。

美國也有意拉攏印度,不斷向印度示好,拋出了利益繡球,鼓勵印度迎合美國的戰略意圖。雙方心領神會。印度通過與美國的高科技和軍事科技方面的合作,得到更多的利益,以及互通享用軍事情報等等。

但美國也有不滿之處,如印度始終不願意真正坐上美國印太戰略的戰車,成為美國指揮下的盟國一員。印度有識之士擔心,這種利用和反利用的印美關係,與莫迪主張的中美印三角關係的利用和抗衡關係,存在衝突,並不能真正為印度帶來莫迪設想中的好處。擔心美國的言而無信,極端利己主義的哲學及霸主心態,有可能成為印度的下一個陷阱。中國經濟發展的經驗與措施,對印度倒是個理想的補充。

何況,印度人民黨及莫迪前二屆執政最大的失誤,就是印度貧富差距的迅速拉大,絕大多數窮人沒有享受到經濟發展和改革帶來的紅利。目前的印度社會,窮人更窮,富人更富。尤其是廣大農村的貧苦農民,他們辛勤的付岀,完全沒有得到真實的回報。失地和高利貸的現象,重新出現。大資本家、大商人及與印度人民黨和莫迪政府有關係的企業資本家,他們在得到了政府的優待政策後,快速發財致富。小企業仍然在艱難的道路上掙扎。

中印合作共贏,是印度經濟發展的切實需要

筆者研究印度幾十年,以上是作者與一些資深印度學者交流的看法,較為客觀。從中國看,目前中印經貿中的最大最緊迫的,是改善中印經貿上不該發生的矛盾和問題,如簽證問題,改善與放寬中國企業在印度的投資環境、法律的約束等,這些問題,已成為莫迪政府的當務之急,再不能遲疑和拖托。

其次是儘快擺脫政治因素對經濟貿易的干擾。現在還有一種現象,即不少政府官員和學者,在中印經貿往來中塞進所謂的政治、安全問題,使本來容易解決的問題複雜化、困難化,甚至停止不前。

有印方人士認為,如果中印能妥善理性地解決好經貿中的矛盾和問題,中印貿易將會有更大的發展和更可喜的成就。中印兩國相同的國情和需求,文化上的相通,至使中印經貿的互補性大大超過競爭性。穩定的中印關係,應被中印兩國所遵循和發揚,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

當然,中印邊界問題,是目前中印關係中不解的死結。在莫迪前二任總理期間,尤其在莫迪和習近平互訪兩國之後,中印關係出現逐漸走上正常發展軌道的跡象,但是 兩國間的疑慮和誤解並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中印邊界洞朗和加勒萬河谷事件的發生,使中印關係又跌入谷底。究其原因,在於沒有從中印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著想,既尊重歷史事實,又顧及現實,客觀、公正、前瞻性的處理中印邊界問題,是有空間的,無論過去、現在和未來,互諒互讓,事在人為。這是東方大國的處世之道。

結語

中印兩國同是東方文明古國,自古以來是友好鄰邦,高聳的喜馬拉雅山阻隔不住兩國人民的友好往來,兩國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源遠流長。

後來的歷史進程中,西方列強憑著自己科學、技術和文化的進步,用野蠻的戰爭,敲開了兩國的大門,兩國先後成淪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欺侮、剝削、壓榨和掠奪,歷史原因,造成兩國的種種落後。

莫迪的外交,是否在此方向,別有「思路」?如果讓「中印邊界再次開戰」,「印度不會兵敗喜瑪拉雅」等印度國內極端「好戰」勢力的主張占上風,這無疑將給印度再次帶來難以想像的災難。利用美國對抗中國,最終得不償失。

中印同是發展中大國,同在致力於經濟的改革和發展。理應以東方人特有的聰明和才智,互幫互學,消除誤解,妥善解決兩國間存在的矛盾和問題,尤其是邊界爭端。以期實現真正的合作共贏。為21世紀的發展,做出東方的貢獻。

※作者吳永年為上海大學、全球治理與區域國別研究院研究員、教授,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天新聞網同步刊登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