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為何突然連續重挫?摩根大通揭關鍵內幕

分享:

美股近期全面承壓,標普500指數跌破6,725點關鍵支撐、那斯達克同步失守50日均線,道瓊更寫下自4月以來最疲弱的三日表現。摩根大通認為,推動這波回檔的真正核心因素並非市場熱議的「AI敘事降溫」,而是流動性緊縮引發的連鎖效應。

美股近期全面承壓,標普500指數跌破6,725點關鍵支撐、那斯達克同步失守50日均線,道瓊更寫下自4月以來最疲弱的三日表現。(圖/美聯社)
美股近期全面承壓,標普500指數跌破6,725點關鍵支撐、那斯達克同步失守50日均線,道瓊更寫下自4月以來最疲弱的三日表現。(圖/美聯社)

摩根大通最新指出,回購市場承壓使槓桿基金獲取現金的能力下降,進而提高平倉壓力,成為11月股市逆轉的主因;並認為「如果指數再度下跌,就會觸發系統性交易者的機械性拋售。」

美國政府重新開放,被視為緩解回購市場壓力的重要轉折點,先前因政府關門、財政部一般帳戶(TGA)增加與量化緊縮(QT)同步發生,導致美國財政部大量吸收市場資金,使系統可動用現金急速縮減。

截至上周五,美國財政部現金餘額上升至 9,619億美元,較前一日增加190億美元。摩根大通預期,隨著TGA逐步釋放、QT進入尾聲,整體流動性壓力將有望獲得緩解,市場也能逐漸回到以投資而非資金調度為核心的節奏。

摩根大通表示,在近期壓力期間,私營部門回購利率甚至一度升至超額準備金利率(IORB)之上,顯示銀行體系準備金供應低於整體需求,金融機構為取得資金競價推升回購利率。

不具備獲得IORB資格的機構,如貨幣市場基金與對沖基金,只能透過提高回購利率吸引資金,進一步抬升市場成本;對槓桿基金而言,回購交易是取得槓杆的關鍵工具,一旦現金取得受限,便會被迫降低部位、減少投資速度。

根據摩根大通的監測顯示,市場尚未達到吸引力十足的「買入區」,距離觸發買進訊號仍有一段差距。同時,美股指數已逼近可能引發系統性交易者啟動自動化賣盤的水準,報告指出:「如果指數再向下跌,機械式賣壓將進一步拖累市場。」(工商時報方明報導

※本文授權自工商時報,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
台南市長街頭民調太震撼!陳亭妃PK林俊憲驚現「史詩級輾壓」
邱議瑩嗆蕭旭岑大翻車!本尊神踢館:蹭柯志恩辛苦了
國軍驚爆共諜案 7人涉案情節重大遭押!

留言衝人氣 2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