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小琉球島上行車安全與生態保育,內政部國土管理署今(3)日與小琉球鄉公所對外宣布實施「小琉球30守則」,包括降速宣導、道路分階段改善、海龜保護與環境潔淨宣導。目標是打造全島「時速30公里」示範區,並透過規範與教育,讓旅客在離開前多留「30秒」思考,不留下垃圾、不觸摸海龜。

國土署都市基礎工程組長蔡亦強指出,小琉球每年吸引大量國內外遊客,尤其暑假期間人潮倍增,島上常見機車穿梭、人車爭道、拍照佔道等情況,且地形陡峭、路口多、號誌不足,常有交通意外發生。他認為,離島急救資源有限,因此透過源頭管制與交通改善,才能真正降低事故風險。
蔡亦強表示,根據國際研究顯示,行車速度降至每小時30公里,不但能有效降低交通意外率與致命傷害率,還能改善空氣品質與噪音污染。為此,國土署與鄉公所將針對島內道路進行安全檢視,並採取分階段改善計畫,以人車動線重整與道路補強為主,期望為居民與訪客創造更安全、順暢、宜人的交通環境。

小琉球鄉長陳國在會中表示,此次「小琉球30守則」包含三大重點:
第一條「守則一:尊重海龜,罰鍰30萬」,呼籲遊客進行海上活動時不得觸摸海龜,違者最高可罰30萬元
第二條「守則二:放慢速度,全島降速至30公里」,呼籲遊客所有道路降速、強化減速意識
第三條「守則三:留下美好,30秒不留痕跡」,呼籲遊客離開景點前,多花30秒確認是否有留下垃圾。
為加強宣導效果,國土署還規劃播放「小琉球30守則」與「全島降速30」兩支影片,未來將在往返屏東與小琉球的交通船上播映,讓旅客在登島前即了解島上規範與生態守護理念。藉此拉起島內與外來遊客的共同意識,讓「時速30」不是制度,而是島嶼旅行的新日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