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署花蓮分署連日徒步進馬太鞍溪堰塞湖 拍下太陽升起感人照

分享:

馬太鞍溪堰塞湖位於花蓮縣光復鄉山區,因地處偏遠且無路可達,加上崩塌嚴重、地勢極為險峻。為掌握現地狀況、評估未來治理及施工便道的可行性,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於9月30日組成2支深山特遣隊,深入堰塞湖周邊,拍下太陽升起大地重現的感人照。

林業署特遣隊徒步深入馬太鞍溪堰塞湖勘查,在太陽升起後,拍下山頭灰白影像。(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臉書粉專)
林業署特遣隊徒步深入馬太鞍溪堰塞湖勘查,在太陽升起後,拍下山頭灰白影像。(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臉書粉專)

林業署花蓮分署的2支深山特遣隊,分別自光復林道及萬榮林道入山,展開為期10天和8天的「馬太鞍溪堰塞湖路線踏察特遣任務」,目前任務仍在進行中。

花蓮分署透過臉書發布圖文,說明此次深入特遣任務的過程,不少網友在底下留言大表肯定與關切,希望注意安全,但也有網友質疑危險,不宜派人力進入。

林業署特遣隊徒步深入馬太鞍溪堰塞湖勘查,在太陽升起後拍下影像。(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臉書粉專)
林業署特遣隊徒步深入馬太鞍溪堰塞湖勘查,在太陽升起後拍下影像。(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臉書粉專)

花蓮分署表示,馬太鞍溪堰塞湖位於林田山事業區第118、122林班,湖區周邊地形非常險峻陡峭,多處斷崖,險象環生。此次探勘的主要目的在於實地確認可通行的可能路徑,做為未來監測、勘查與工程規劃的重要參據,並蒐集堰塞湖區近距離影像資料,以協助後續掌握地形變化與災害潛勢。

為全面掌握不同進入方向的可能性,花蓮分署與中華民國山難救助協會東區搜救委員會(東搜)及高山協作團隊共同組成二組探勘小隊,其中9人自「光復林道」、6人自「萬榮林道」進入堰塞湖區,深入險峻山地展開實地踏勘。此次任務不同於一般登山,踏察山域全程無既有山徑,必須依靠繩索垂降、徒手攀爬等方式前進。沿途環境極為艱困,經過多處坍方、崩塌與厚層泥流堆積區,地勢陡峭、土質鬆軟且地面濕滑,部分路段需攀附樹根或繞行坡壁才能通過,稍有不慎即有滑落風險。接近堰塞湖區附近,地表及植物樹葉上均覆蓋厚厚的粉塵、泥砂,呈現灰白荒蕪景象,煙塵瀰漫,處處考驗特遣人員的體力、毅力與專業。

林業署特遣隊徒步深入馬太鞍溪堰塞湖。(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臉書粉專)
林業署特遣隊徒步深入馬太鞍溪堰塞湖。(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臉書粉專)

光復林道特遣隊已於10月4日中午順利抵達堰塞湖區,完成初步勘查後正返程中。由於山區通訊不佳,目前尚無法即時回傳所有影像與完整資料,預計待10月9日返隊後,將立即彙整成果進行後續評估。

兩組特遣隊均採「走路去、走路回」方式進出,以確保往返路況皆能完整評估。行程規劃預計第8至第10天返抵登山口,並於任務結束後整合兩條路線之勘查成果,建立完整地形與路況資料。

花蓮分署指出,前往馬太鞍溪堰塞湖的路況不佳,且地勢陡峭、地形破碎,為保障特遣人員的安全,在出發前均加強勤前教育、並給予必要的安全裝備,同時,執行過程中均以「安全第一」為原則。而此次任務過程中蒐集的影像、地形與環境資料,會彙整成完整報告,可協助確認安全可行的施工與監測路線,並提供後續防災整備、監測規劃與工程設計參考,為堰塞湖長期安全管理奠定基礎。

林業署特遣隊徒步深入馬太鞍溪堰塞湖勘查。(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臉書粉專)
林業署特遣隊徒步深入馬太鞍溪堰塞湖勘查。(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臉書粉專)

留言衝人氣 2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