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貴!阿茲海默新藥「年花150萬」 醫:初期患者延緩失智4年

分享:

阿茲海默症治療出現重大突破,全球已有兩款新型單株抗體藥物獲得藥證,能清除腦部類澱粉蛋白沉積,延緩早期患者認知功能退化。台北榮總一般神經科主任王嚴鋒表示,若及早使用這類新藥,可能延後病情惡化約4至5年,但一年療程費用高達150萬元,價格相當昂貴。

目前全球已核准2款單株抗體新藥,可用於早期與輕度阿茲海默症患者。(圖/中央社)
目前全球已核准2款單株抗體新藥,可用於早期與輕度阿茲海默症患者。(圖/中央社)

根據《健康2.0》報導,王嚴鋒指出,過去藥物治療效果不彰,常因病患確診時機過晚所致。這類新藥必須在病情初期使用才能發揮效果。成大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白明奇提醒,僅限輕度認知障礙或輕度失智症患者才能用藥,還需排除大腦結構異常,須透過MRI檢查確認是否有多處微血管出血。

高醫岡山醫院醫師周秉松說明,確認類澱粉蛋白沉積是用藥前的必要條件,需透過正子攝影或腦脊髓液檢查才能判定。竹山秀傳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瑞榮補充,新藥主要機轉為清除腦內導致病變的類澱粉蛋白堆積,進而延緩神經退化過程。

僅限輕度認知障礙或輕度失智症患者才能用阿茲海默症新藥,還需排除大腦結構異常者。(示意圖/123RF)
僅限輕度認知障礙或輕度失智症患者才能用阿茲海默症新藥,還需排除大腦結構異常者。(示意圖/123RF)

儘管新藥療效令人期待,健保是否給付仍是關鍵問題。衛福部長石崇良之前曾表示,目前全球多個健康技術評估機構,包括英國、加拿大及澳洲,尚未建議將此類藥物納入給付,主要考量其成本效益與長期療效。他指出,目前追蹤資料顯示,新藥可延緩進入嚴重失能階段約3年,但因研究時間有限,是否納入健保給付須審慎評估。

專家提醒,並非所有患者都適用新藥治療。東元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陳錫銘強調,新藥需挑選合適族群,密切觀察副作用,一旦出現不良反應就需立即停藥。王嚴鋒補充,若未經過嚴謹診斷與篩選,可能導致健保財政過大壓力,病患也無法真正獲益。

留言衝人氣 3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