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最新研究!日常飲食補「鋰」可能逆轉阿茲海默症

分享:

哈佛醫學院最新研究顯示,阿茲海默症患者腦內鋰濃度偏低,而動物實驗證實補充鋰鹽可能逆轉記憶缺損與腦部退化。專家指出,從日常飲食攝取鋰質,可望為大腦提供長期保護力。

《Nature》期刊的最新研究發現,輕度認知障礙及早期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大腦中,鋰濃度明顯偏低。(圖/Pixabay)

根據哈佛醫學院研究團隊於8月6日發表在《Nature》期刊的最新研究發現,輕度認知障礙及早期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大腦中,鋰濃度明顯偏低。營養師薛曉晶在其臉書粉專「營養師媽媽曉晶的生活筆記」中指出,研究團隊發現當腦部鋰濃度不足時,可能引發一系列退化訊號,包括β-類澱粉蛋白堆積增加、磷酸化tau蛋白累積等現象,這些變化可能加速認知功能衰退,提早引發阿茲海默症。

在動物實驗方面,研究結果令人振奮。薛曉晶表示:「研究團隊證實,補充鋰鹽能顯著逆轉小鼠腦部病理變化與記憶力下降的情況,這項發現暗示維持體內鋰的平衡,可能成為未來預防與延緩阿茲海默症的新策略。」

在全穀雜糧類中,小麥、燕麥、綠豌豆都是補充鋰質的良好來源。(示意圖/Pixabay)

針對日常飲食補充鋰質的方式,薛曉晶依據台灣六大飲食分類,詳細列出含鋰量較高的食物來源。在全穀雜糧類中,小麥、燕麥、綠豌豆都是良好來源;豆魚蛋肉類則包括黃豆、蛋、雞胸、雞腿、豬肉、牛肉;乳品類中則推薦硬質乳酪、法國鮮奶酪;蔬菜類以洋蔥、大蒜、四季豆為主;水果類則有葡萄、李子、香蕉;油脂與堅果種子類則包含杏仁、花生。

薛曉晶強調,雖然全穀雜糧類和蔬菜類的鋰含量相對較低,但因為日常攝取量大,反而是較好的鋰來源。相較之下,堅果類雖含鋰,但因熱量較高,不適合大量攝取。她建議民眾應每日攝取足量的蔬菜及全穀雜糧類,及早維持體內鋰平衡。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