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油煙是影響居家空氣品質的重要因素,更可能增加罹患肺癌的風險。無毒教母譚敦慈表示,民眾在烹飪時的習慣,可能導致室內PM2.5濃度飆升,其中包括高溫爆香以及立即關閉抽油煙機。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肺癌持續蟬聯國人最常見的癌症之一,其中廚房油煙更被列為重要的危險因子。無毒教母譚敦慈近日在《健康2.0》節目中指出,第一個常見的錯誤是高溫爆香,「只要油一冒煙,就會產生有毒物質,不管是吸或吃進去,對身體、對肺部都是有傷害的。」建議改採用低溫烹調方式,如燉、滷、煮等加水烹調,因為有水的情況下溫度最高只會到攝氏100度,可以有效避免產生油煙。
第二個錯誤習慣是不清洗鍋具就繼續烹調下一道菜。譚敦慈解釋,有些民眾會認為煎魚後的油脂營養,便直接用來炒菜,但這其實是錯誤的觀念。她強調「煎魚時產生的有毒物質會殘留在鍋中,若繼續使用同一個鍋子烹調,這些有害物質就會被吃進體內。」

對於不沾鍋的清潔,譚敦慈提醒,不能直接用冷水沖洗,以免破壞鍋具塗層。她建議先用廚房紙巾擦拭,再倒入少許油以「以油制油」的方式清潔,最後才進行清洗。特別要注意的是,鍋具的底部也需要徹底清洗,因為髒污在重複加熱後可能產生有害氣體。
譚敦慈提到,最後一個常見的錯誤是烹調完立即關閉抽油煙機,許多人在關火後就馬上關掉抽油煙機,這樣會導致殘留的油煙無法完全排出,建議在關火後應該繼續開啟抽油煙機5至10分鐘,確保室內空氣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