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出爐!美法加3學者揭「創新促經濟成長」

分享:

記者高珞曦/綜合報導

2025諾貝爾獎得主名單陸續公布,其中諾貝爾經濟學獎由美國學者莫基爾、法國學者阿吉翁、加拿大學者豪威特3人共享殊榮,他們以理論和實證說明技術進步與創新能促進經濟增長。

瑞典皇家科學院公布2025諾貝爾經濟獎3名得主,(後排左起)分別是美國的莫基爾、法國的阿吉翁與加拿大的豪威特。(圖/美聯社)
瑞典皇家科學院公布2025諾貝爾經濟獎3名得主,(後排左起)分別是美國的莫基爾、法國的阿吉翁與加拿大的豪威特。(圖/美聯社)

據《路透社》報導,莫基爾(Joel Mokyr)是美國西北大學的教授,阿吉翁(Philippe Aghion)任教於法國高等學院、巴黎歐洲工商管理學院與英國倫敦政經學院,另豪威特(Peter Howitt)出生於加拿大,在美國布朗大學擔任教授。其中莫基爾將獲得該獎項一半獎金,即1100萬瑞典克朗(約3548萬元新台幣)的半數,另一半由阿吉翁、豪威特共享。

據諾貝爾委員會成員兼瑞典皇家科學院經濟學獎評審主席哈斯勒( John Hassler)與瑞典皇家科學院說明,莫基爾透過分析歷史資料,確定了基於技術創新實現持續增長的必要因素,說明經濟持續增長需要有不斷流動的知識,包含命題知識(對自然規律的系統描述,說明事物運作原因)、規範知識(實用指導、圖紙或配方,說明如何操作)等,而工業革命前未有此類解釋。莫基爾的此項觀點,也揭示新知識的開放性、接受變革對於社會的重要性。

阿吉翁與豪威特的貢獻,則在於1992年建立的「創造性破壞」(creative destruction)數學模型,該模型說明新產品或更好的產品進入市場並取代舊有產品,是個無盡的過程,「創新」本身帶來創造性和破壞性,可推動資源重新配置。同時,隨著市場環境和時期變化,研發投入(R&D)的需求會隨之改變。

哈斯勒提到,從今年3位得主的研究成果可知,首先要維護創造性破壞的機制,才能促使經濟增長並避免經濟停滯,研究以理論和實證分析了「創新」推動經濟增長的過程,以及全球繁榮的基礎。

留言衝人氣 2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