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戰略樞紐抗中 美軍耗80億美元建立關島防禦系統

分享:

《華爾街日報》15日報導,美國陸軍近期在關島軍事基地測試耗資約80億美元的「關島防禦系統」全新防空雷達。此計畫為五角大廈推動印太戰略轉型的核心環節,目的是將關島打造成太平洋戰略樞紐,以威懾日益壯大的大陸軍隊,防止其武力攻占台灣,同時展現美國隨時備戰的決心。

關島的安德森空軍基地。(圖/美國空軍)
關島的安德森空軍基地。(圖/美國空軍)

然而,美國官員坦言,這項龐大計畫不僅成本高昂,後勤難度極高,還必須面對大陸已配備的「關島殺手」——東風26型升級版飛彈的威脅。近月來,大陸除在93閱兵中展示東風26型飛彈外,持續擴張海軍實力,艦隊活動已突破台灣與日本構成的「第一島鏈」,深入包含關島在內的「第二島鏈」。

五角大廈為避免戰力過度集中,正推動太平洋兵力分散部署。但部分美軍將領對將兵力從日本沖繩(琉球)轉往關島持保留態度,認為此舉可能削弱第一島鏈前線的嚇阻力。

參加93閱兵的東風26D彈道飛彈。(圖/中國軍網)
參加93閱兵的東風26D彈道飛彈。(圖/中國軍網)

關島在美軍戰略中具有明顯優勢。若發生台海衝突,關島將成為潛艦、航艦等船艦的重要補給點。此外,關島作為美國領土,五角大廈可在此增加駐軍。美國印太司令帕帕羅表示:「關島是美國防禦能力、武力投射、維繫聯盟與夥伴關係能力、特別是威懾侵略能力的支柱。」

美方計畫於2019年至2028年間,在關島投入62億美元部署兵力建設,預計至2037年新增約1萬名軍人與眷屬,使駐軍總人數達3.4萬人。然而,負責關島新的陸戰隊基地建設的伯克特上校坦言,關島的建設成本較美國其他地區高3倍,島上物資運補需時4至6週,後勤極為艱難。

LTAMDS低層防空與飛彈防禦感測系統。(圖/RTX雷神)
LTAMDS低層防空與飛彈防禦感測系統。(圖/RTX雷神)

目前「關島防禦系統」中的新一代低層防空與飛彈防禦感測系統(LTAMDS)已在測試中,可全方位監測威脅,預計與終端高空防禦系統(THAAD)整合運作。美軍2024年12月曾經成功攔截1枚中程彈道飛彈,顯示系統具備初步能力。負責關島防空的指揮官史塔福指出,新雷達象徵陸軍對關島防衛的高度重視,該系統未來可因應巡弋飛彈、彈道飛彈與極音速飛彈威脅,但部分專家警告,大陸在極音速技術上領先,仍可能突破美方防禦。

儘管爭議不斷,關島地方政府普遍支持軍事擴建。對於美國加強對島鏈等印太地區部署,我國外交部長林佳龍16日受訪表示,這當然與因應大陸的軍事擴張有關,所以除了台海之外,也與包括整個島鏈的其他地區密切相關,未來台灣也會持續跟理念相近的國家共同維護區域和平與穩定。

關島的美軍潛艦基地。(圖/美國海軍)
關島的美軍潛艦基地。(圖/美國海軍)

留言衝人氣 3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