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冒血點、牙齦流血不止!男童血小板僅剩正常值2%

分享:

8歲陳姓男童全身皮膚突然出現密密麻麻的小血斑點,剔牙時不慎弄傷牙齦竟血流不止,就醫檢查發現血小板數僅剩每微升3千(正常值為15萬至40萬),住院治療後確診為「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

男童雙腳出現小血點。(圖/彰化醫院

彰化醫院小兒科主任馬瑞杉表示,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雖非血癌,但不可輕忽,最忌諱受傷,尤其頭部千萬不能撞傷,以免出血不止。此病好發於兒童,成年人亦可能罹患,多數患者會在6個月內自行緩解,但期間需定期追蹤。

陳童媽媽指出,孩子一開始四肢出現密密麻麻小血點,以為只是單純過敏,後來連胸膛、脖子也都冒出來,曾至皮膚科就診但無效。隨後又出現流鼻血、舌頭出血難止住的情況。最嚇人的是,孩子剔牙時不小心弄到牙齦,竟血流不止,滿嘴是血,哭著尋求協助,家人立即轉至彰化醫院小兒科就醫。

馬瑞杉主任巡診。(圖/彰化醫院)

馬瑞杉解釋,血小板主要功能為止血和凝血,數量低於每微升2萬時可能自發性出血,陳姓男童僅有3千,因此皮膚表層出現小出血點,且一旦出血難以正常止血。經免疫球蛋白治療後,5天後出院時血小板已恢復至23萬的正常值。

「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不是很常見,確切原因尚未完全了解。」馬瑞杉表示,通常是先前感染疾病引起自體免疫反應,導致血小板被免疫系統攻擊。該名男童在病發前2週曾罹患腸胃炎,推測可能因此誘發。

馬瑞杉主任。(圖/彰化醫院)

馬瑞杉指出,此症若撞傷頭部引起顱內出血將有生命危險,也可能導致腸胃道出血。大部分情況表現為皮膚點狀出血、瘀青、流鼻血及口腔黏膜出血,女性則可能月經量過多。

針對治療方式,馬瑞杉說明,急性期若血小板數在每微升5萬以上且無持續出血現象,可定期追蹤即可;若低於5萬且有持續出血現象,則需介入治療。目前第一線治療藥物包括免疫球蛋白及類固醇,對第一線治療效果不佳者,可使用第二線免疫調節藥物或血小板生成素。大部分患者可痊癒,僅少數會轉為慢性病。

留言衝人氣 2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