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魚對健康有益已是眾所周知,但並非所有魚類都具有相同的保健效果。研究證實魚油能降低發炎反應及三酸甘油酯,但必須選對魚種才能發揮功效,鮭魚、鯖魚、秋刀魚及沙丁魚等富含Omega-3的油性魚才是首選。

家醫科醫師魏士航在其臉書粉專「魏士航醫師|航向健康減重新體質」發文解釋,魚油的價值在於含有EPA與DHA,能對抗慢性低度發炎。理論上,每週食用三次富含Omega-3的油性魚,如鮭魚、鯖魚、秋刀魚或沙丁魚,即可達到每日600至700毫克EPA+DHA的理想攝取量。
魏士航表示,現代人多數外食,常吃的鱈魚、鯛魚等白肉魚或養殖魚的Omega-3含量遠低於野生油性魚,加上油炸高溫烹調,人體能吸收的EPA與DHA相對有限。
研究已證實,魚油可減少體內促進抗發炎介質生成,幫助細胞關閉發炎反應、改善胰島素敏感性、減少肝臟脂肪堆積,同時穩定血管內皮、降低三酸甘油酯,協助身體結束過度發炎、恢復代謝平衡。

魏士航強調,任何營養補充都需適量,大量攝取魚油膠囊可能增加心律不整風險,因此吃魚保健的重點在於劑量與對象。他針對不同族群提出建議:健康族群每週食用三次富含Omega-3的油性魚即可;慢性發炎等亞健康狀態、代謝症候群、高三酸甘油酯與脂肪肝族群,可考慮以EPA為主的魚油膠囊補充,但總攝取量(包含飲食攝取)不宜超過每日2克。
魏士航解釋,慢性發炎等亞健康狀態是指介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狀況,包括睡眠不足、壓力過高、交感神經長期亢進、體重正常卻內臟脂肪過多,這些都代表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狀態。對於需要長期攝取總量超過每日2克魚油的人,魏士航建議應由醫師監測,並定期追蹤心律與血脂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