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護腺癌初期並不明顯,頻尿等症狀常被誤以為是正常老化,更有約3成患者骨轉移下背痛才就醫。醫師提醒,50歲以上男性應定期檢測,盡早診斷可望避免影響附近器官功能。
每年11月為國際男性健康倡導月,台灣泌尿科醫學會、台灣泌尿腫瘤醫學會、亞洲泌尿科醫學會、中華民國泌尿腫瘤關懷協會呼籲關注男性攝護腺健康警訊、早期篩檢與積極治療。
61歲的鄭先生現身記者會分享,過去參加公司健檢,只知道有三高,未注意其他異常。5年前有次感冒到診所就醫,正好看到在推成人健檢,沒想到竟檢出尿中潛血,轉診到大醫院治療,進一步檢測發現癌指數高達40,遠高於正常人的4以下,後續確診攝護腺癌3B期。
三軍總醫院泌尿外科醫師高建璋指出,攝護腺癌初期並不明顯,且經常被誤以為是正常老化現象,可稱為「隱形殺手」。臨床上來就醫的患者多是因為夜尿、頻尿或攝護腺肥大求醫;且因為攝護腺癌容易發生骨轉移,有約1/3是下背痛到復健科或骨科就醫,才轉診到泌尿科治療,但此時5年存活率僅約20%。
中華民國泌尿腫瘤關懷協會理事長歐宴泉說,國內男性的攝護腺癌,雖然死亡率僅15%到20%看似不高,但罹患人數卻自民國101年的4735人增加到110年的7481人,10年間增幅達58%,罹患年齡也有下降趨勢,且受民眾觀念影響,發現時常已是晚期。
不少民眾擔心,被檢查出攝護腺癌,手術是否會影響排尿或性功能。亞洲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馮思中說明,其實若已經沒有要再生小孩,攝護腺就不會再影響其他功能,但因其所在位置離尿道、性神經和腸道都很近,若拖到癌症範圍擴大,要動手術就會擔心,後續可能造成漏尿等問題。
馮思中表示,若早期發現,可以不一定要手術,有些甚至只需積極追蹤;就算真的有病變,手術範圍小、下手不用這麼重,也比較不會造成其他困擾。因此50歲以上男性每年至少應檢測1次攝護腺特定抗原(PSA),若有家族史的男性更應提前篩檢。(中央社)
文章授權轉載自《中央社》下背痛小心是攝護腺癌 醫:盡早診斷可避免影響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