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胖子當心!研究:腰圍粗「中樞肥胖」恐增脊椎骨折風險

分享:

振興醫院最新研究顯示,骨密度高並不代表不會骨折,特別是「中樞肥胖」族群,即使骨密度正常,但因脂肪堆積在腹部,反而增加骨折風險。這項研究分析超過千名停經女性的數據,為骨質與體脂分布的關聯提供重要發現。

振興醫院最新研究顯示,骨密度高並不代表不會骨折,特別是「中樞肥胖」族群。(圖/Photo AC)

研究由振興醫院影像醫學部腹部影像科主任林彥懷領導的團隊進行,共收集1011名停經女性資料進行分析。研究發現,BMI、腰圍、體脂率、腹臀脂肪比等肥胖指標與骨密度呈正相關,但與骨小樑分數(Trabecular Bone Score,TBS)呈負相關,顯示脂肪愈多,骨質反而愈差。

林彥懷指出:「單純看BMI、體脂率這兩個數字,雖然可以判斷整體肥胖程度,但無法準確預測脊椎骨折風險。關鍵在於透過腰圍、腰臀比的測量,才能找出中樞肥胖者較高的骨折風險。」他特別強調,即使體重正常的人,若脂肪集中在腹部和內臟,仍可能面臨較高的骨折風險。

對於一般民眾常見的迷思,林彥懷以房子作比喻說明:「骨密度就像是牆壁的厚度,而骨質則如同鋼筋配置。即使牆很厚,若鋼筋結構鬆散,遇到地震仍可能倒塌。」

透過腰圍、腰臀比的測量,才能找出中樞肥胖者較高的骨折風險。(示意圖/123RF)
透過腰圍、腰臀比的測量,才能找出中樞肥胖者較高的骨折風險。(示意圖/123RF)

林彥懷解釋,內臟脂肪會分泌發炎因子,影響調控骨質的荷爾蒙,增加氧化壓力與慢性發炎反應,同時脂肪可能滲入骨髓,改變骨骼內部結構,使骨頭變得脆弱。

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期刊《BMC Geriatrics》,對停經女性的骨質保健提供重要參考。林彥懷建議,停經女性應特別注意體脂分布的管理,定期測量腰圍和腰臀比,同時培養負重運動習慣,適當補充鈣質與維生素D,並預防肌少症及跌倒風險。

「健康不只是沒有疾病,而是要有能力預防未來的問題。」林彥懷呼籲,脊椎骨折往往會導致連鎖效應,造成再次骨折,影響長期生活品質,因此建議民眾及早重視保健,不要等到出現症狀才開始關注。

留言衝人氣 3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