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年耗10億顆安眠藥 醫:長期服用恐增失智風險

分享:

台灣民眾睡眠品質堪憂,根據健保署申報資料顯示,台灣每年安眠藥使用量已突破10億顆,睡眠障礙盛行率更逼近四分之一。醫師提醒,長期服用安眠藥不僅可能產生依賴性,還可能增加失智等風險。

根據健保署申報資料顯示,台灣每年安眠藥使用量已突破10億顆,睡眠障礙盛行率更逼近四分之一。(示意圖/Pixabay)

一名40歲的科技公司主管小雅長期服用安眠藥,隨著時間推移不僅藥效逐漸降低,還出現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腦霧」現象。更嚴重的是,她開始出現藥物依賴及戒斷症狀,甚至有時半夜會在無意識狀態下到廚房煮東西,隔天卻完全沒有記憶。

收治個案的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指出,目前臨床常見的助眠藥物可分為「BZD類」(苯二氮平類藥物)及「Z-Drug類」兩大類。BZD類藥物透過抑制大腦神經活性達到鎮靜效果;Z-Drug類則作用於特定神經受體,能加速入睡並減少宿醉感,因此在全球廣泛使用。

不過,楊聰財提醒,這兩類藥物若長期使用或劑量過高,都可能產生成癮性及戒斷反應。由於藥物會抑制大腦功能,患者可能出現記憶力減退或注意力無法集中等腦霧現象,甚至有嗜睡、頭痛等副作用,更增加跌倒、車禍等意外風險。

根據精神醫學標準,若失眠狀況持續超過三個月,且影響到生理、心理或社會功能,應儘速就醫。(示意圖/Pixabay)

此外,這類藥物在藥效作用期間可能引發複雜性睡眠行為,如夢遊、無意識進食、打電話,甚至開車等情況。楊聰財表示,根據精神醫學標準,若失眠狀況持續超過三個月,且影響到生理、心理或社會功能,應儘速就醫。

他強調,實務上如果連續一週以上睡眠品質不佳,導致出現腦袋混沌、注意力下降及判斷力錯誤等狀況,也建議及早尋求專業醫師協助,以免小問題演變成更嚴重的健康危機。

留言衝人氣 4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