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台灣低薪問題,行政院長卓榮泰拍板祭出8大措施。不過,國民黨立委李彥秀認為,整體薪資結構的上升,必須要看產業的整體競爭力,而吸納台灣眾多就業人口的傳統產業、服務業卻都面臨「成長動能不足」的困境。
李彥秀今天(31日)表示,行政院目前提出的「八大措施」顯然還是治標不治本。2021年台灣的名目GDP(以當期的價格計算該年份的總產值)是1998年年時的2.3倍,但是同期間,受僱人員報酬占GDP的比重卻由48.2%下滑到43%,「這也凸顯出,台灣整體產業的蓬勃發展,但是勞工卻沒有分享到經濟的成果。」而且,比起美國、日本和韓國,台灣薪資占比也是偏低。
李彥秀指出,產業結構的嚴重失衡,已讓台灣經濟淪為失溫的成長。而且,從日本的經驗來看,提高薪資揭露門檻,只能提升薪資的透明度,整體薪資結構的上升,還是必須看產業的整體競爭力,還有地區的整體薪資水準。
李彥秀認為,要解決台灣低薪問題,政府不能只關注最低工資,因為低薪問題是整體產業結構和薪資結構,所反映出的結果。目前,台灣有近七成左右的勞工領不到平均薪資,中產階級也出現種萎縮的現象,所以政府應把重點放在提升政體薪資的中位數以及平均薪資。
李彥秀直呼,台灣長期的高工時、低薪資,「不僅是國恥,更是國難!」但是,台灣的傳統產業和服務業除了要面對「成長動能不足」的困境,還有轉型綠色經濟的成本。最重要的是,台灣中小企業家數占總體企業數量的98%,雇用勞工的比例高達80%,要解決台灣低薪問題,重點在於要如何提升中小企業 的獲利能力與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