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格不僅是地中海飲食的代表性食物,更因其豐富的營養價值與益生菌含量,成為許多人日常保健的首選。黃郁純醫師針對民眾常見的優格食用疑問提出專業建議。

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黃郁純近期在YouTube頻道中指出,市面上常見的希臘優格和希臘式優格有明顯區別。希臘優格是將製作完成的優格經過自然分離,上層為乳清液體,下方則是濃稠的優格本體。而希臘式優格則是透過添加增稠劑,如洋菜膠、刺槐豆膠、果膠等,人工提升優格的黏稠度,消費者可以透過外包裝的成分表來辨別兩者的差異。
在優格中最常見的益生菌包括嗜熱鏈球菌(S菌)和保加利亞桿菌(L菌)。黃郁純表示,這兩種菌株在國際酪農協會規定中是發酵乳製品必須添加的菌種,能夠共生互利並提升優格風味。此外,優格中還常見嗜酸乳桿菌(A菌)和比菲德氏菌(B菌),其中比菲德氏菌對人體特別重要,但隨年齡增長會逐漸減少,需要透過飲食補充。

關於最佳食用時機,黃郁純引述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分校的研究指出,早餐前食用8盎司低脂優格可改善餐後代謝,並可能降低心血管和代謝疾病風險。2013年發表於《營養素》雜誌的研究也顯示,空腹食用優格時,由於會稀釋胃酸,使優格中的活菌更容易存活並進入腸道。若選擇在飯後食用,建議與用餐時間間隔一段時間,此時胃酸濃度較低,有利於益生菌的存活。
在選購建議方面,黃郁純建議,不同族群可根據需求選擇適合的產品。健身族群可選擇高蛋白質的優格,而外食族則可考慮添加水果、奇亞籽或燕麥的品項,以補充膳食纖維。她建議每日攝取量約為一碗飯大小(350至420cc),並強調要持續食用並搭配足夠的膳食纖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