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單純遺傳!糖尿病年奪萬命 醫:後天行為是關鍵導火線

分享:

台灣每年近萬人因糖尿病死亡,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患者。國健署統計顯示,糖尿病高居國人十大死因之一,許多患者常將疾病歸咎於遺傳,然而林玉彪醫師指出,後天生活習慣才是關鍵導火線。

林玉彪醫師表示,糖尿病的發生並非單純的遺傳因素,而是遺傳體質與後天生活習慣共同作用的結果。(示意圖/Pixabay)

台中市小兒內科醫師林玉彪表示,糖尿病的發生並非單純的遺傳因素,而是遺傳體質與後天生活習慣共同作用的結果。根據臨床觀察,若父母其中一方患有第2型糖尿病,子女的發病風險約為一般人的2至3倍;若雙親皆有糖尿病,其子女的發病風險更高。

不過,林玉彪醫師強調:「基因不是命運,即使帶有高風險基因的人,只要能夠控制體重、保持均衡飲食習慣、維持規律運動,也可能終身不會發病。」

針對為何多數人到中年甚至年長階段才被檢查出糖尿病的現象,林玉彪醫師解釋,這與後天因素息息相關,包括飲食過量、運動不足、肥胖、壓力過大,以及睡眠不足等因素,都會加速胰島素功能的退化。他特別提到,年齡本身也是重要的危險因子,隨著胰島功能逐漸下降,更容易引發糖尿病。

林玉彪醫師強調,基因不是命運,即使帶有高風險基因的人,只要能夠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也可能終身不會發病。(示意圖/pixbay)
林玉彪醫師強調,基因不是命運,即使帶有高風險基因的人,只要能夠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也可能終身不會發病。(示意圖/pixbay)

「許多人習慣把病因歸咎於遺傳,這其實是一種心理安慰。」林玉彪醫師指出,人們往往忽略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影響,特別是在即將到來的中秋節期間,民眾更應該節制月餅、烤肉等高熱量食物的攝取。

為了預防糖尿病,林玉彪醫師提出具體建議:維持理想體重、避免腹部肥胖、實行均衡飲食、減少糖分和油脂的攝入、增加蔬果攝取量,並且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的規律運動。

林玉彪醫師特別呼籲具有家族病史的民眾,應該定期進行健康檢查,並強調糖尿病並非命中注定,而是可以透過良好的生活管理來延後發病時間,甚至完全避免。

留言衝人氣 2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