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後「全因死亡率」增加!醫示警「女性」風險幾乎和65歲長者相同

分享:
0:00
volume_up

凱米颱風在今(25)晨離開台灣本島,姜冠宇醫師表示,在颱風過後,醫療人員才會迎接最忙的時刻,有研究發現,在颱風後第7天全因死亡率會增加,尤其非事故性疾病的死亡風險顯著增加。

在颱風過後,醫療人員才會迎接最忙的時刻。(圖/慈濟醫院提供)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內科醫師姜冠宇表示,在颱風時醫院偏安靜,颱風之後14天內醫療人員才可能是忙的,特別是急診與內科病房。因為有研究發現,在颱風後第7天全因死亡率開始增加,尤其非事故性疾病的死亡風險顯著增加,第9天風險比來到1.26(95% CI: 1.07–1.47)相當增加了1/4。

姜冠宇提到,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女性」和「老年人」群體,在颱風後第二週的死亡風險最高,最高的時間落點則因族群略有不同,女性和慢性脆弱族群為颱風後9天,老年人則為颱風後13天。另外,因為地區上的差異,資源支持較為偏差地區甚至可以在颱風後早期第2天和第6天就死亡風險明顯增加。

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女性」和「老年人」群體,在颱風後第二週的死亡風險最高。(圖/Pixabay)

姜冠宇提供三族群的數據:

  • 1. 心血管病史的族群:颱風後9天的RR危險比為 1.26(95% CI: 1.07–1.47)
  • 2. 女性族群:颱風後9天的RR危險比為1.28(95% CI: 1.08–1.52)
  • 3. 65歲以上的老年人:颱風後13天死亡風險比 = 1.22(95% CI: 1.06–1.42)

至於RR危險比是什麼,姜冠宇舉例:第13天老年人的相對風險比(RR)為1.22(95% CI: 1.06–1.42)。這表明在颱風過後13天,老年人死亡風險比未受颱風影響時增加了22%。

對於有經濟能力穩定的族群,影響不大因為有應變基礎。(圖/Pixabay)

另外,姜冠宇提到,女性的數據比較特別,颱風後女性的死亡風險顯著增加,幾乎快跟65歲以上者一樣;可能與女性在傳統家庭中的角色和責任有關,顯示女性在災後往往面臨更大的經濟和社會壓力。

男性相對的數據為颱風後9天:RR = 1.089(95% CI: 0.934–1.271)、颱風後13天:RR = 1.053(95% CI: 0.895–1.239),但男性高峰是在颱風後3天,與癌症族群變化類似:RR = 1.67(95% CI: 1.09–1.32)。姜冠宇猜測,應該是第一時間應急扮演的角色所致。

姜冠宇提醒,那是當時的時空背景,現在氣候變遷,可能會加劇颱風對健康的影響。全球氣溫上升,海洋表面溫度增加,這為颱風提供了更多的能量來源,對於有經濟能力穩定的族群,影響不大因為有應變基礎,但是脆弱群體(慢病、年老、低收入),即便是間接因素都會帶來更大的健康風險。

留言衝人氣 3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