鏟子超人救災小心!國健署籲「涼、補、心」防熱傷害

分享:

近日,全台各地「鏟子超人」志工抵達花蓮投入救災行動,協助受災居民清理家園道路。然而,國民健康署提醒高溫高濕環境可能增加熱傷害風險,呼籲當地居民與志工注意防暑。

高溫高濕天氣下,汗水難以排出,體感溫度隨之上升,熱傷害風險隨之增加。(圖/中天新聞)
高溫高濕天氣下,汗水難以排出,體感溫度隨之上升,熱傷害風險隨之增加。(圖/中天新聞)

國民健康署指出,高溫高濕天氣下,汗水難以排出,體感溫度隨之上升,熱傷害風險隨之增加。為此,國健署提出預防熱傷害的「涼、補、心」三字訣,建議民眾穿著寬鬆透氣的淺色衣物,保持環境通風,並依據天氣與活動量適時補充水分,避免等到口渴才喝水,因為口渴已是身體缺水的訊號。

國民健康署進一步說明,補充水分時應避免含高糖分、咖啡因或酒精的飲料,以免加重身體負擔。同時,民眾應隨時關注天氣預報與自身狀況,若出現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或心跳加速等症狀,應立即離開高溫環境休息,設法降溫,並飲用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電解質飲料,必要時盡速就醫尋求協助。

國健署提出預防熱傷害的「涼、補、心」三字訣。(圖/國民健康署

國民健康署強調,救災期間的志工與居民需特別留意熱傷害的潛在風險,尤其在高溫環境下長時間工作時,應適當安排休息與水分補充。該署提醒,透過簡單的防護措施,能有效降低熱傷害的發生,確保救災行動的安全與順利進行。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