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價近期飆漲,中央銀行雖持有大量黃金,但是否增持受各界關注。央行總裁楊金龍23日赴立法院財政委員會進行業務報告重申,央行的黃金都不會賣,但鬆口未來若外匯存底足夠多,會考慮增持黃金。

多位立委同步關心央行持有黃金的狀況,根據央行報告,截至今年9月底,央行持有黃金1,363萬盎司,主要作為新台幣的發行準備。立委指出,央行持有黃金424公噸,排名全球第15名,市價高達新台幣1.8兆元,成本據說僅1,000多億元,央行黃金是否「只買不賣」?加上川普上任希望盡量不要有現金,我國是否因此有多買黃金的打算?
楊金龍強調,「不賣(黃金儲備)」,但如果外匯存底夠多,央行也會考量要再買,前提是外匯存底要夠多才會考慮,且今年以來央行都沒有買黃金,基本上多數主要國家央行也都沒有買,買黃金集中在俄羅斯、大陸及印度。他強調,今年黃金飆漲,主要還是民間力量,「最近上漲是靠著民間力量,不是央行的力量。」
至於台灣曾經為了平衡台美貿易順差,購入大量黃金,如今台美貿易順差擴大,是否會考慮再次購入?楊金龍說明,央行先前大舉購入黃金確實是基於此動機,但當時美國不承認此作法可行,認為沒有平衡貿易順差的效果;至於現在是否適合購入,如果有平衡順差效果,「會考慮」。

事實上,央行黃金儲備多年來變動極小,主要因央行從不出售,全供發行準備。根據央行過往統計,黃金儲備中約97%作為發行準備,這部分完全不會變動;其餘僅每四年提取小部分發行總統與副總統就職紀念金幣的黃金原料,並且會在後續適當時機買進回補。
央行多次重申,新台幣鈔券的發行須提十足準備,其中以黃金充當準備的比重2成多;新台幣硬幣的發行,依規定免提準備。楊金龍曾多次表態「不買、也不賣(黃金)」,不只我國央行堅持黃金不賣,主要國家也採取類似策略;這次他鬆口表態,若外匯存底已夠多,會考慮增持。(工商時報)

※更多工商時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