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已連續21年高居台灣癌症死因前三名,醫師指出日常飲食習慣是重要關鍵因素之一。一名習慣每天早上喝牛肉湯的60多歲男性,在健康檢查時意外發現罹患早期大腸癌,醫師呼籲民眾應留意紅肉攝取量。

肝膽腸胃科醫師陳炳諴在《醫師好辣》節目中表示,紅肉中含有血紅素鐵及特殊糖分子,在氧化過程中會產生自由基,進而破壞細胞DNA,可能導致息肉生成。研究顯示,每日攝取超過100克紅肉(約等於6片火鍋肉),罹患大腸癌機率將提高17%。他建議民眾每日紅肉攝取量不應超過100克,每週總量則應控制在500克以內。
陳炳諴醫師分享一個案例,一位患有三高的60多歲男性,有每天早上喝牛肉湯的習慣。該名男子因胃食道逆流就醫,經建議進行糞便潛血檢查後呈現陽性反應。進一步檢查發現大腸內有一顆2.5公分的息肉,經切片檢驗確診為早期大腸癌,所幸及早發現並接受治療。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統計,2022年台灣大腸癌新增病例達17,643人,為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第二名;2024年大腸癌死亡人數則達7,000人,位居十大癌症死亡人數第三名。為提升早期發現率,國健署已擴大篩檢對象,45至74歲民眾,以及40歲以上有家族病史者,每兩年可接受一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
醫師強調,由於大腸癌早期往往沒有明顯症狀,定期接受篩檢是及早發現的重要方法。民眾應注意飲食均衡,適量攝取紅肉,並配合政府提供的免費篩檢服務,以降低罹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