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隱形戰機能否避免被敵方探測已成為各軍事大國的研究焦點。根據港媒報導,大陸科學家研發出一種配備先進紅外線探測系統的平流層飛艇,能在約2000公里外成功識別隱形飛機,這項技術將對F-22、F-35等隱形戰機將構成重大挑戰。

香港《南華早報》指出,隱形戰機的隱身技術長期以來被認為是第五代戰機的重要特性,但最新科技研發出搭配高級紅外線偵測系統的平流層飛艇,能夠通過高空優勢,有效識別隱形戰機,而且還能讓隱形戰機無法反擊,甚至無法逃脫。不過有專家質疑這些需要大量投資與維護的性能在戰場中的實用性。
報導提到,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在模擬F-35飛入台海時,從其紅外特徵中找到突破口。儘管F-35表面溫度低至攝氏7.85度,有助於避免傳統紅外探測,但其F-135發動機排放的熱氣流達攝氏726.85度,這樣的高溫足以產生強烈的中波紅外輻射,從而被遠程探測到。
據《騰訊網》報導,這些紅外信號可以被用於遠程探測。例如,部署於20公里高空的無人飛艇,搭載專用的碲鎘汞探測器和大口徑望遠鏡,能在1800到2000公里的距離內捕捉到F-35發出的熱信號。
不過這種紅外線偵測技術,對美軍來說也有一定限制,例如,從F-35的正面探測時,由於前方熱量分布較少,探測距離會縮短至350公里左右,與其他反隱形雷達相當。為彌補這一缺陷,部署更多的無人飛艇可以擴大探測範圍,並通過網絡連接協同工作,即使部分飛艇被擊落,也能保持監控網絡的運行。
這種平流層飛艇雖然具有強大的偵測能力,但也存在一些缺點,包括缺乏武裝、防禦力差、速度較慢且容易被攔截。這使得它成為攻擊的潛在目標。
另外還有陸媒指出,這種偵測飛艇的戰術讓人聯想到2023年美國領空出現的「大陸間諜氣球事件」,氣球因高度過高,直到其下降後才被美軍擊落。未來,若美軍F-35發現高空的無人飛艇,恐怕也難以應對,唯一的選擇可能是盡早撤離,以免紅外信號引發防空飛彈的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