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在國際媒體投書向全球闡述台灣面對區域安全變局的核心戰略,這篇投書展示台灣在印太地緣政治中的定位正產生著重要變化:台灣透過更積極的合作、更堅定的國防投入與更明確的主權立場,將自身角色定位在區域穩定的共同維護者。投書內容可歸納出四個重點方向,勾勒台灣在安全架構中的位置與新策略。

1. 深化印太友盟與全球夥伴合作
賴總統投書清楚揭示台灣將持續深化與民主國家的安全合作。總統強調台美在《台灣關係法》與「六項保證」所建立的堅實基礎上,攜手維護台海的和平與穩定。近期來自日本、美國、歐洲、南韓、紐澳及G7的聲明也皆表達對台海和平的支持。台灣未來將繼續在海事、資安、韌性及其他領域擴大交流,強化印太區域的共同嚇阻架構。
台海議題已從區域議題提升為國際公共安全的重要項目。台灣被更多民主國家視為印太穩定的一環,而非單純的地緣政治衝突點,透過深化跨國合作,台灣正逐步嵌入全球安全網絡之中。
2. 台灣現代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投資
台灣國防預算已近年翻倍,明年將提升至 GDP 的 3.3%,2030 年前目標達 5%。同時,政府將提出歷史性國防特別預算,象徵自我防衛決心。總統強調,奉行「實力帶來和平」理念,台灣對於和平穩定的貢獻從未動搖,沒有任何其他國家比台灣本身更有決心來守護台灣的未來與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的現狀。
而此投書也凸顯台灣正採取更積極的軍事準備,以面對日益升高的威脅。國防預算擴張幅度前所未有,顯示賴清德總統已經預期未來安全環境將更具挑戰性,並且將強化自我防衛化為具體行動,不以依賴盟友維持和平爲預想。

3. 擴大國內國防軍工產業基礎
展望未來,賴總統表示將增加對新興科技的投資,以及擴大台灣國防產業的基礎,其中利用台灣科技與製造業的優勢來強化國防產供應鏈及加速先進系統的部署,並及時應處新興威脅,這將為國內外創造國防工業與新興產業的諸多工作機會。
總統在文章中也再度表示將加快打造「台灣之盾」(T-Dome),建構分層防禦,有效攔截解放軍飛彈、火箭、無人機及戰機威脅的防空系統。另外更重要的是強調結合人工智慧驅動及無人化平台,在創新與科技加持下,這些戰力將使台灣達到前所未有的新願景。
投書中這段內容還揭示另一層戰略意涵:國防自主正與產業升級相互結合。面對科技戰、供應鏈風險與軍事威脅,台灣正試圖透過軍工產業布局創造「國防安全產業鏈生產力」,不僅提升戰備,也帶動經濟。

4. 穩健堅定於守護國家主權
台灣致力於維繫區域和平與穩定,即使中國人民解放軍持續侵擾台灣鄰近區域,並進行試探性突破第一島鏈的軍演,台灣始終保持冷靜及穩健,並堅定應對各項威脅和挑戰。衝突的風險成本必須永遠大於追求和平的代價,而這項原則體現在國防改革的步伐,以及維護兩岸現狀的堅定決心上。
由此觀察可描繪台灣在軍事壓力下的準則:不挑釁、不退讓,以穩健方式維持現狀並提升嚇阻。此立場對國際社會具象徵性,讓外界理解台灣是和平穩定的行動者。
涉外人士認為,總統的投書內容展現,台灣正以更清晰的戰略架構回應區域挑戰。透過深化合作、提升防衛、強化軍工與堅守主權,台灣逐步形成印太安全秩序中的新角色——一個能夠提供穩定、連結夥伴、並以自我實力維護和平的戰略行為者。這篇投書不只是政策說明,更是台灣向世界展示堅定自我防衛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