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教授、作家蔡璧名於10月21日安詳辭世,享壽60歲。蔡璧名曾於2007年罹患子宮頸癌第3期,她從此改掉熬夜的壞習慣,並保持情緒平穩,成功戰勝癌症。蔡璧名的離世引發各界關注,也讓子宮頸癌防治再度成為焦點。

子宮頸癌主要與持續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有關。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雖然感染HPV後身體多會自行清除,但仍有少部分持續感染者,於日後發生子宮頸癌前病變,甚至子宮頸癌。因此,能夠確實預防HPV感染、早期發現子宮頸癌前病變或子宮頸癌,並早期接受治療就格外重要。
吳昭軍署長表示,預防子宮頸癌有三道防線。首先是安全的性行為,HPV大部分經由性接觸傳染,全程使用保險套可大幅減少感染HPV的機率,進而降低子宮頸癌的發生。

第二道防線是接種HPV疫苗。目前食品藥物管理署已核准上市3款HPV疫苗,皆可預防第16、18型HPV感染所引起的子宮頸癌。吳署長強調,由於疫苗只能預防約7成的子宮頸癌發生,因此接種後仍應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已有性經驗的婦女也可接種疫苗,但無法預防已感染HPV型別所引起的疾病。
第三道防線則是定期篩檢。子宮頸抹片檢查是國際公認可有效降低子宮頸癌發生率與死亡率的篩檢工具。國民健康署補助30歲以上女性每年1次檢查,吳署長呼籲符合篩檢資格的婦女,每3年至少接受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若有異常,請儘速就醫;即使抹片檢查結果正常,若有任何異狀時仍應儘速就醫。

子宮頸癌早期通常不會出現明顯症狀或疼痛,需透過子宮頸抹片檢查,早期發現子宮頸癌前病變或子宮頸癌。如經診斷為癌前病變,大部分只需要簡單的門診手術就可治癒。即使經切片證實為癌症,只要發現得早,並及時接受治療,治癒率隨之提升。
國民健康署指出,早期子宮頸癌的5年存活率高達9成以上,但到了第4期則降至2成,因此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極為重要。蔡璧名教授的故事也提醒大眾,面對癌症,除了醫療處置外,良好的生活習慣與情緒管理同樣是康復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