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喝太多太少都不行!營養師高敏敏指出「10大喝水壞習慣」,其中包括過量飲水、偏好特殊礦物質瓶裝水、運動後狂灌水等,不只會增加腎臟負擔,還會影響身體的循環代謝。

營養師高敏敏近日在臉書發文表示,明明都有在喝水,卻還是常常感覺口渴,甚至身體出狀況,可能是中了「喝水的壞習慣」,並列出「10大錯誤習慣」。
每天喝水少於1000c.c
水喝太少會導致腎臟長期缺水,容易造成精神不佳、感冒、代謝緩慢、三高、痛風或經常有重複性的泌尿道染與泌尿道結石。
建議大家可以真實紀錄一整天的喝水量,是否達到體重的3-4%,隨身攜帶白開水,不要一次狂灌,而是平均分次,每天白天至少8次飲水。
過量喝水
當電解質被稀釋後,易致低鈉血與低血鉀,腎臟過勞,長期恐引發腎絲球硬化。

身體必須限水卻大量喝水
若有心臟衰竭、肺水腫、肝硬化、慢性腎衰竭、洗腎或每日尿量已明顯減少等情況,身體必須限水,若大量喝水恐造成急性肺水腫。
偏好特殊礦物質瓶裝水
每天喝富含過多電解質的瓶裝水,對慢性腎衰竭的族群易造成腎臟負擔,建議以家中自來水煮沸當作主要飲水來源。
起床第一杯水太晚喝
睡眠中仍會因尿液製造、呼吸與流汗而失水,水分流失會使血液濃縮,若沒有即時補水,易增清晨中風與心梗風險。
怕跑廁所 刻意少喝
許多人因有糖尿病、攝護腺肥大或退化導致頻尿問題,怕麻煩而減少喝水,反而使糖尿病或攝護腺等原有問題加速惡化,腎功能更快下降。

覺得冷 就不想喝水
也是地雷,處於冷空氣下長時間不喝水,讓血液濃縮、黏稠度升高,增加腎臟負擔,造成中風、心肌梗塞,在低溫環境即使不渴,也要每2小時主動喝水。
睡前喝很多水
睡前大量喝水會影響睡眠,失眠會減少抗利尿激素分泌,造成夜間頻尿與自律神經失調,不僅休息不足、代謝免疫失常,加重腎臟負擔。
喝飲料代替水
長期用含糖飲料、碳酸飲料、加工茶飲等取代水,會造成利尿、加重腎臟負擔,增加蛋白尿與代謝症候群風險。

運動後狂灌水
運動、泡湯或腹瀉不只流失水分,還有鈉與鉀,狂灌水會稀釋電解質,尤其低鈉恐致頭痛、噁心,甚至昏迷與腦水腫。建議補水同時補電解質,可選低糖運動飲料或少鹽白開水。
最後,高敏敏也提醒,補水是每天的基本保養,不只影響腎臟健康,還關係到身體循環代謝,選對水質、分次飲用至所需水量,才是真的保護身體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