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秋冬呼吸道疾病高峰期到來,不少民眾發現感冒痊癒後仍感到疲倦無力,甚至出現過敏症狀。張家銘醫師指出,這可能與免疫系統的「記憶功能」有關,建議透過調整生活習慣來改善過激反應。

台北榮總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在臉書說明,感冒康復後的莫名疲勞與免疫記憶機制相關。他引用國際期刊《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的研究表示,免疫系統具有「記仇」特性,這種現象被稱為訓練性免疫(trained immunity)。當人體遭受疾病感染時,骨髓造血幹細胞會記錄這次經驗,使後續產生的免疫細胞能對類似威脅做出更迅速的反應。
然而,免疫細胞在面對壓力、睡眠不足、油膩飲食、環境汙染或長期焦慮等因素時,可能出現反應過度的情況。張家銘表示,這會導致民眾在感冒後對新的刺激產生過敏反應,相關症狀可能持續一年以上,顯示免疫系統仍處於高度戒備狀態。
針對飲食調整,張家銘說明,高脂肪、高糖分食物以及加工肉類會刺激免疫系統產生發炎反應。相對地,富含植物多酚、膳食纖維與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則有助於讓免疫細胞恢復平靜狀態。
在睡眠方面,長期睡眠不足會使骨髓幹細胞維持高度警覺狀態。張家銘比喻,規律的作息能讓免疫系統保持穩定,就像讓免疫細胞回到學校一樣,變得有規律且有秩序。
關於壓力管理,張家銘指出,焦慮、憤怒、孤獨等負面情緒會透過神經與荷爾蒙訊號影響免疫反應。他建議民眾學習深呼吸、曬太陽、聽音樂甚至適度發呆,這些方式能逐步解除免疫系統的警報狀態。
張家銘強調,適度的有氧運動能訓練免疫系統學會節制反應。根據研究發現,每週進行3到5次中等強度運動,能使免疫反應達到更好的平衡狀態,同時減少過敏或慢性疲勞的發生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