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超傷身!醫示警「大腸癌風險飆高」2招喚醒腸道

分享:

上班族、通勤族時常會長時間久坐,不但會使人腰痠背痛、血液循環變差,還會增加各種身心健康的危害。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威佑就指出,就算有運動習慣,只要久坐時間過長,仍會增加大腸癌風險,因此建議每坐60分鐘就要起身活動2分鐘,簡單移動幾步,都能幫助血液循環。

陳威佑指出,相關研究表明,每天坐著超過10小時,大腸癌風險高達1.64倍。(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
陳威佑指出,相關研究表明,每天坐著超過10小時,大腸癌風險高達1.64倍。(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

陳威佑近日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久坐」不僅會導致腰痠背痛、循環變差,更會對「腸道」造成慢性影響,根據2022年發表於《Journal of Korean Medical Science》期刊的研究顯示,每天坐著超過10小時,大腸癌風險高達1.64倍,即使有運動習慣,只要久坐時間過長,風險依舊存在,「久坐的傷害並不是『不運動的相反』,而是另一種低強度、慢性、高頻率的代謝負擔。」

陳威佑說到,這篇研究也提及,久坐是「大腸癌發展與代謝異常」、「腸道菌相改變」的催化劑,而長時間久坐會使身體的能量代謝不穩定,導致脂肪堆積、血糖調節功能下降,並出現「胰島素阻抗」,進一步刺激腸道黏膜細胞過度增生、分化異常,長期下來可能形成癌前病變,提高大腸癌的風險。

陳威佑指出,久坐不動會讓身體長時間處於輕微但持續的發炎狀態,一旦體內發炎指數上升,造成腸道黏膜的DNA將更容易受到損傷與突變;久坐亦會使腸道的血液流動變慢,降低腸道黏膜的營養與氧氣供應,導致腸道蠕動減弱、腸道菌相失衡,若好菌減少、壞菌增加,整個腸道環境變得不穩定,而壞菌還會產生某些毒素,刺激黏膜發炎、破壞細胞,增加致癌機率。

至於該如何預防大腸癌?陳威佑提醒,大腸是一個需要活動刺激的器官,維持良好的腸道血流、蠕動功能與菌相穩定都需要「規律地動起來」,不僅要注意少吃紅肉、多吃纖維,更要記得「少坐」和「中斷靜止」。

維持良好的腸道血流需要「規律動起來」,要記得「少坐」和「中斷靜止」。(圖/Photo AC)
維持良好的腸道血流需要「規律動起來」,要記得「少坐」和「中斷靜止」。(圖/Photo AC)

陳威佑建議,每坐60分鐘,就應該起身活動2分鐘,無論是站起來走動一下、倒水、上個洗手間,只要移動幾步,都能幫助血液循環、喚醒腸道蠕動,減少代謝停滯;而午休時間也可以稍微走個5至10分鐘,搭捷運選擇提早一站下車、多走一小段路,或是開車等紅燈時伸展腳踝或轉動小腿,都能夠促進下肢循環,主動切斷「連續靜止」。

陳威佑也示警,久坐對腸道的影響雖不像是腰痠背痛那麼有感,卻是慢性累積的,「記得提醒自己,坐久了起來動一下,走幾步、伸個懶腰,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動作,都是對抗久坐傷害、保護大腸的實用關鍵。」(CTWANT)

文章授權轉載自《CTWANT》久坐超傷身! 醫示警「大腸癌風險飆高」:2招喚醒腸道

 

留言衝人氣 5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