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爆發將近三年半,停火談判進展有限,烏克蘭國內卻先爆發了大規模的反政府示威。數千名基輔市民於7月22日走上街頭,抗議澤倫斯基政府削弱反貪腐機構獨立性的舉措。這不僅是戰爭以來首次的大型示威,也顯示出烏克蘭社會的國家團結出現裂痕。中天節目「跟著怡琳看世界」主持人孫怡琳,帶您了解,烏克蘭長期以來的貪汙問題。

國內反貪法案引爆示威 歐盟凍結15億歐元援助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烏克蘭兩家負責調查貪腐案件的反貪機構,在調查總統澤倫斯基親信時,被安全部門指控遭俄羅斯滲透。國會隨後迅速通過法案,剝奪兩機構獨立性,並賦予總檢察長掌控權。此舉引發大批民眾聚集在總統辦公室外抗議,示威活動蔓延至各大城市。
此法案不僅引發國內譁然,更引來國際社會擔憂。歐盟在2022年接納烏克蘭為入盟候選國時,便將深化反貪改革列為重要條件。美歐等援助國家也多次強調,資金支持的前提是烏克蘭需秉持透明治理。歐盟東擴政策負責人柯斯(Marta Kos)在X上發文,稱此舉是「重大倒退」,並暫時凍結15億歐元的撥款。

澤倫斯基態度轉彎 國會通過修正案平息民怨
面對排山倒海的壓力,烏克蘭國會於7月31日以331票全票無異議通過澤倫斯基提交的反貪腐法修正案。澤倫斯基隨即簽署法案,取消了賦予檢察總長掌控反貪機構的爭議條文,恢復其獨立性。澤倫斯基表示:「國家聽取公民的意見,烏克蘭是一個民主國家,這點毋庸置疑。」
貪腐弊案連環爆 民眾怒斥「前線作戰、後方分贓」
修正案簽署兩天後,反貪機構立刻揭發最新一起軍事採購貪腐案,涉案對象包含現任國會議員、地方官員和國民警衛隊成員,涉嫌在軍用無人機及電子干擾系統採購中大幅抬高價格並收取回扣。這起案件也讓民眾質疑,當前線將士英勇作戰時,後方政客卻忙著貪汙分贓,對烏克蘭社會造成沉重打擊。

根據國際透明組織的「2024年貪腐印象指數」,烏克蘭在180個國家中排名第105。國際透明組織指出,烏克蘭的反貪改革多是表面功夫,實質進度有限。專家擔心,烏克蘭日益惡化的貪腐問題可能讓西方國家對於擴大援助產生疑慮。隨著西方援助條件趨嚴,烏克蘭如何在抵禦外敵與內部改革間取得平衡,將成澤倫斯基政權存續的關鍵考驗。
請鎖定每週六晚上7點<跟著怡琳看世界>首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