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市售啤酒中普遍檢出「全氟及多氟烷基物質」,這類物質因自然分解而被稱為「永久化學物質」,可透過食物鏈累積在人體內,對健康造成潛在威脅。

據《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刊登的研究指出,研究團隊採用美國環保署的飲用水檢測方法,分析這些啤酒樣本,包含部分來自已知水污染地區的產品。檢測結果發現,絕大多數啤酒中都含有「全氟及多氟烷基物質」(PFAS),其中包括全氟辛烷磺酸鹽(PFOS)和全氟辛酸(PFOA)。
PFAS因其防水及耐油特性,廣泛應用於不沾鍋、食品包裝、紡織品和消防泡沫等日常及工業產品中。然而,這類物質會經由水源、空氣與土壤進入食物鏈,可能對人體的肝臟、免疫系統及發育造成負面影響。

研究負責人Jennifer Hoponick Redmon表示,雖然目前檢測出的PFAS濃度尚未達到警戒標準,但基於潛在的健康風險考量,建議政府單位與酒商應該加強監管並改善製造流程,以確保飲品安全。
研究團隊進一步指出,水污染可能是PFAS的來源之一,但不排除其他污染途徑。他們建議啤酒釀造商應主動識別並消除可能的污染源,以降低PFAS含量,同時提升產品品質與消費者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