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小大人」代價重!專家:親職化偷走童年恐致代際創傷

分享:

「親職化」(Parentification)現象正在台灣社會蔓延,許多孩子被迫在年幼時期承擔起成人角色,不僅失去童年,更可能形成代際創傷。心理健康專家余佳容特別提醒,這種角色錯置的親子關係,將嚴重影響孩童身心發展。

台北市同伴心理諮商所余佳容所長分享臨床觀察,親職化家庭中的孩子常常被迫承擔超出其年齡的責任。(示意圖/Pixabay)
台北市同伴心理諮商所余佳容所長分享臨床觀察,親職化家庭中的孩子常常被迫承擔超出其年齡的責任。(示意圖/Pixabay)

台北市同伴心理諮商所余佳容所長分享臨床觀察,親職化家庭中的孩子常常被迫承擔超出其年齡的責任。「這些孩子從小就聽到『你要懂事一點,媽媽很辛苦』、『爸爸工作很累,你不要給他添麻煩』等話語,實際上是在向孩子傳遞一個不當訊息:你必須為大人的情緒和困境負責。」余所長表示。

在諮商實務中,余佳容發現這類孩子普遍展現出過度成熟的特質。「他們學會了察言觀色,學會了安慰大人,甚至學會了壓抑自己的需求。表面上看起來比同齡孩子更懂事,但這種『成熟』往往是以失去童年的快樂與犯錯的自由為代價。」

在諮商實務中,余佳容發現這類孩子普遍展現出過度成熟的特質。(示意圖/Pixabay)
在諮商實務中,余佳容發現這類孩子普遍展現出過度成熟的特質。(示意圖/Pixabay)

更令人憂心的是,這些孩子往往背負著無法完成的拯救任務。余佳容強調:「父母不斷向孩子灌輸困境話語,讓孩子誤以為自己有能力解決大人的問題。然而,這種期待根本超出孩子的能力範圍,最終只會讓孩子陷入深深的愧疚與自責。」

針對親職化可能造成的長期影響,余佳容指出,這些過度承擔的經驗往往會在成年後轉化為各種心理困擾,包括無法建立健康的親密關係、過度承擔責任、害怕被拋棄,以及缺乏自我價值感等問題。更嚴重的是,這種扭曲的親子關係模式可能會代代相傳,形成難以打破的惡性循環。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