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驟降「慢速計時炸彈啟動」 醫曝:猝死易發生第2~6天

分享:

隨著氣溫驟降,各地迎來寒冷天氣,今日清晨苗栗最低溫僅11.6度。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提醒民眾,寒冷天氣對心血管健康的威脅並非僅限於當天,研究顯示,天冷後的第2至第6天才是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期,此時身體內部已啟動一連串發炎反應,形成潛在致命風險。

低溫所引發的猝死案例,往往不是發生在溫度驟降的當天,而是在之後的2至6天。(圖/資料照)
低溫所引發的猝死案例,往往不是發生在溫度驟降的當天,而是在之後的2至6天。(圖/資料照)

黃軒醫師在其臉書專頁發文指出,低溫所引發的猝死案例,往往不是發生在溫度驟降的當天,而是在之後的2至6天。這段期間,患者體內如同被啟動了一個慢速計時炸彈,血管系統正在醞釀一場「火山鏈反應」。他解釋,這種因寒冷造成的延遲式心臟偷襲已被多項研究證實,且年輕族群因較易忽視保暖,反而更容易遭受心肌梗塞的突襲。

根據黃軒醫師的說明,當冷空氣來襲時,人體血管會先收縮,交感神經系統隨即被激活,就像突然攝入大量能量飲料般亢奮。身體誤以為即將失溫,因此血壓上升,心跳加速,心肌耗氧量增加。接著血液黏稠度提高,凝血系統被活化,發炎反應延遲性增強,這些效應在接下來的6天內逐步累積,導致心血管急症風險呈線性上升。

氣溫驟降時,患者體內如同被啟動一個慢速計時炸彈,血管系統正在醞釀一場「火山鏈反應」。(示意圖/Pixabay)
氣溫驟降時,患者體內如同被啟動一個慢速計時炸彈,血管系統正在醞釀一場「火山鏈反應」。(示意圖/Pixabay)

黃軒醫師進一步解釋,低溫環境會刺激體內IL-6、CRP、TNF-α等發炎因子的產生。這些發炎物質就像持著小槌子,不斷敲打動脈內的粥樣斑塊,使其逐漸鬆脫。到了第2至第6天,這些斑塊變成不穩定的破裂源頭,此時若有咳嗽或情緒激動等誘發因素,血栓就可能突然形成並堵塞血管,引發致命性心肌梗塞。

黃軒醫師強調,天冷引發的心血管急症威脅絕對不僅限於溫度驟降當天,反而是後續的2至6天最為危險。要有效預防這類危險,及早做好保暖措施是最關鍵的保命策略。他呼籲民眾在寒冷天氣來臨時,應特別注意保持身體溫暖,尤其是心血管疾病高風險族群,更應提高警覺,做好完善的保暖準備。

留言衝人氣 2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