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管署於今(7)日公布新增1例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患者為南部一名未滿月的男嬰。疾管署提醒,新生兒感染腸病毒病程進展迅速,若未及時治療,可能引發心肌炎、腦炎等重症。

該男嬰出生時因呼吸急促、活動力不佳被送往小兒加護病房,後續發燒並出現肌抽躍、嘔吐等症狀,經治療後已康復出院,檢驗確認為伊科病毒11型感染。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第40週(9月28日至10月4日)門急診就診人次為8,484,與前一週相近。近期社區主要流行克沙奇A16型,其次為克沙奇A6型及伊科病毒11型。雖然伊科病毒11型檢出數減少,但重症風險仍存。今年累計17例腸病毒重症病例,其中14例為新生兒感染伊科病毒11型,7例不幸死亡。
疾管署提醒,準媽媽產前應避免前往人多擁擠或通風不良場所,若產前14天有發燒、腹瀉等症狀,應及早就醫並告知醫師。醫療院所也應詢問孕產婦分娩前家中是否有疑似感染症狀,及時提供處置。醫院嬰兒室及托嬰中心則需加強訪客管理與感染控制,降低嬰幼兒感染風險。

此外,新生兒感染腸病毒可能出現發燒或低體溫、活力下降、喝奶減少等症狀,病程進展迅速,若未及時治療,可能引發心肌炎、腦炎等重症,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5歲以下幼童如出現嗜睡、手腳無力、持續嘔吐或呼吸急促等重症前兆,應立即送往大醫院治療。
相關防治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新生兒腸病毒防疫專區」查詢,或撥打免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疾管署呼籲民眾提高警覺,保護新生兒及幼童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