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目前有近10萬名洗腎患者,無毒教母譚敦慈指出,洋蔥富含槲皮素及硫化物等抗氧化物質,不僅具有保護腎臟功能的效果,還能輔助控制血糖,建議民眾適量食用。

無毒教母譚敦慈在健康節目《醫點不誇張》中分析,台灣洗腎患者人數居高不下的主因並非坊間傳言的黑心食品所致,而是來自糖尿病所導致的腎病變。她強調,長期血糖控制不佳會加速腎功能退化,而洋蔥中的活性成分正好能夠發揮雙重保護作用。
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在其臉書粉專中進一步解釋洋蔥的護腎機制。他表示,洋蔥具有顯著的抗氧化特性,可以減輕腎絲球內的壓力,同時保護腎小管功能維持正常運作。一項針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顯示,每天食用100公克生洋蔥,確實能有效降低血糖水平。

關於食用方式,洪永祥醫師建議,生食洋蔥可以最大程度保留槲皮素與硫化物等營養成分,但熟食亦可。他建議每日攝取份量為四分之一至半顆洋蔥,但特別提醒某些族群需要特別注意,包括需要限制鉀、磷的腎臟病友、正在出血或服用抗凝血劑的患者、胃潰瘍患者、腸胃發炎者,以及孕婦與哺乳期婦女都應避免食用。
譚敦慈特別提醒,雖然洋蔥確實具有降血糖與護腎功效,但糖尿病患者仍然必須遵醫囑服藥,不能將食療視為治療的替代方案,而是作為輔助控制血糖的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