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示警「居家6大常見致癌物」 吸進體內最難避免!

分享:

家醫科醫師李思賢近日提醒民眾,日常生活中存在許多確定性致癌物質,應盡可能避免接觸。他在社群平台上分享了六種常見的致癌物,包括黃麴毒素、苯、甲醛、多環芳香烴、乙醛及丙烯醯胺,這些物質廣泛存在於食物、環境及生活用品中,長期接觸可能導致多種癌症。

日常生活中存在許多確定性致癌物質,應盡可能避免接觸,許多都是吸入體內的有毒氣體。(圖/Photo AC)
日常生活中存在許多確定性致癌物質,應盡可能避免接觸,許多都是吸入體內的有毒氣體。(圖/Photo AC)

李思賢在臉書發文指出,黃麴毒素主要來自受潮或過期的花生、玉米及堅果類食品,是最強的天然肝癌致癌物之一。他建議民眾保持食物乾燥、避免食用發霉食品,並透露自己平時不吃花生以降低風險。另外,苯則普遍存在於香菸煙霧、汽車廢氣、油漆與溶劑中,長期吸入會損傷骨髓,提高罹患血癌與淋巴癌的風險。

在居家環境中,甲醛是一種常被忽視的致癌物,主要來自新裝潢家具、黏著劑及香菸煙霧。李思賢表示,長期吸入甲醛可能導致鼻咽癌與白血病,建議民眾在裝修後應充分通風,並選用低甲醛建材。而多環芳香烴則產生於炭烤焦黑食物、香菸與車輛廢氣中,可能引發肺癌與皮膚癌,因此烤肉時應避免食物烤焦變黑。

丙烯醯胺常出現在炸薯條、餅乾、烤麵包與咖啡等高溫烹調食品中,與腎癌及子宮內膜癌有關。(示意圖/Pixabay)
丙烯醯胺常出現在炸薯條、餅乾、烤麵包與咖啡等高溫烹調食品中,與腎癌及子宮內膜癌有關。(示意圖/Pixabay)

李思賢也提到,乙醛是酒精代謝產物,也存在於香菸煙霧中,容易造成口腔癌與食道癌。他特別提醒,臉紅體質者飲酒後累積乙醛的速度更快,應特別注意控制飲酒量。此外,丙烯醯胺常出現在炸薯條、餅乾、烤麵包與咖啡等高溫烹調食品中,與腎癌及子宮內膜癌有關,建議民眾減少食用焦脆食物,改採低溫烹調方式更為安全。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