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檢查時,許多人往往只關注「超標」的數值,卻忽略了「低於標準」的數據同樣暗藏健康危機。消化內視鏡專科醫師平島徹朗與秋山祖久特別提醒,蛋白質不足可能在檢查數據中不易察覺,但卻會透過身體發出警訊。

蛋白質不足的問題往往被輕忽。平島醫師指出:「健康檢查不只是要看『超標』,更要注意是否有『不足』。忽視蛋白質不足,不僅容易導致疲勞,還可能增加腸道與免疫系統的負擔。」根據醫師觀察,蛋白質攝取不足的人可能出現四大警訊:持續性疲倦無力、睡眠無法解除疲勞、體力明顯下降,以及免疫力變差等症狀。
對於如何補充蛋白質,專家建議應同時注重動物性與植物性蛋白的均衡攝取。醫師特別推薦雞蛋作為動物性蛋白的最佳來源之一,建議一般人每天可攝取1至3顆,慢性病患者則以1顆為宜。在植物性蛋白方面,納豆被視為理想選擇,不僅含有雙重蛋白質來源,更富含改善腸道菌相的膳食纖維,尤其在晚餐食用更能發揮抗老化與增強免疫力的效果。

為了全面改善腸道健康與營養補充,醫師團隊提供七大推薦食材清單,包括富含膳食纖維的花椰菜、具有降低壞膽固醇效果的酪梨、抗氧化的蔥類、促進腸道蠕動的菇類、含有乳酸菌的泡菜、提供完整胺基酸的吻仔魚,以及高蛋白低脂的雞胸肉。
平島醫師強調,要達到真正的健康,必須從日常飲食做起。他建議民眾在日常飲食中,除了基本的肉類魚類之外,應主動將雞蛋、納豆、花椰菜等「腸道友善食材」納入餐點規劃,才能全面提升體力與腸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