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轉涼,不少民眾選擇在白天騎單車運動,但長時間騎乘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健康問題。一名50多歲的周姓男子熱愛周末騎單車,卻在一次長途騎乘後,發現會陰部出現持續性麻木感,症狀逐漸加劇甚至影響到性生活。

中醫師許哲維分享,這位周姓男子起初以為會陰部的麻木感只是坐墊不適或疲勞所致,未加以重視。然而,當症狀持續惡化並影響性生活後,他才前來就診。經中醫辨證,周先生屬於肝氣鬱結,肝經氣血運行不暢,再加上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騎車,導致會陰部的肝經受到壓迫,氣血循環受阻。
許醫師為周先生在太衝、三陰交等穴位進行針灸治療,同時配合膈下逐瘀湯服用,並建議他變換騎乘姿勢與調整坐墊。經過約兩週的治療,周先生的會陰部麻木感明顯緩解,性生活狀況也獲得改善。
許哲維解釋,會陰部位於外部生殖器與肛門之間,負責掌管生殖器、肛門括約肌及周圍皮膚與肌肉感覺。由於這個區域的神經較為淺表,若長時間騎乘在狹窄、堅硬的坐墊上,重力會壓迫會陰區軟組織與恥骨下端,容易引起麻木、刺痛等不適,嚴重時甚至影響性功能。

為預防會陰部不適,許醫師建議騎車愛好者應注意坐墊與姿勢調整。選擇中空型或加寬坐墊可減少會陰部壓力。正確的騎乘姿勢是當腳跟踩在踏板6點鐘位置時,確保腿伸直但不抬臀,也可用內側褲長乘以0.883計算坐墊高度。膝蓋在3點鐘位置時,應垂直對應踏板軸心。
把手高度方面,公路車應比坐墊低2至5公分、登山車可與坐墊齊平或略高、長途騎行則建議把手略高以減輕腰部壓力。騎乘時穿著有襯墊的自行車褲,並於每20至30分鐘變換姿勢、站立踩踏,都能有效預防會陰部不適。

對於輕微症狀或日常保健,許醫師推薦中藥泡腳輔助緩解法。可用35至45度的溫熱水加入川芎、大花咸豐草、艾葉、當歸、乾薑、桑枝等中藥材,採坐姿泡腳約20分鐘,水位略低於膝蓋中點,促進下肢氣血循環、舒緩筋骨緊繃。過程中搭配腹式呼吸練習,有助於放鬆骨盆底肌群。
許醫師特別提醒,若民眾符合以下危險因子超過兩項,應尋求醫療介入:骨盆前傾、坐墊過窄或無凹槽、上半身過度前傾、騎乘時間過長且不變換姿勢、長期久坐、慢性壓力、焦慮,或骨盆曾外傷或接受過骨盆腔相關的手術。透過適當的預防措施和及時治療,單車愛好者能夠享受騎乘樂趣同時保護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