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性黃斑部病變被封「中年失明兇手」  患者視力僅剩0.1拖半年!竟渾然不知

分享:

一位年近50歲的患者單眼視力驟降至不到0.1,但另一眼視力正常,日常生活完全沒發現異狀,直到某次無意間遮住單眼才驚覺兩眼視野差異很大,就醫後才發現已罹患黃斑部病變超過半年。

濕性黃斑部病變僅佔總病例數的一成,卻是造成近九成黃斑部病變患者失明的主因,也是 50 歲以上民眾失明最常見的病因。(示意圖/Pixabay)
濕性黃斑部病變僅佔總病例數的一成,卻是造成近九成黃斑部病變患者失明的主因,也是 50 歲以上民眾失明最常見的病因。(示意圖/Pixabay)

根據台灣眼科醫學會研究顯示,台灣65 歲以上長者每十位就有一位是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患者,約 24 萬人中華民國視網膜醫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視網膜中心主任鄭成國醫師指出,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分為乾性與濕性兩種,其中濕性病變因眼底不正常的新生血管滲漏,導致黃斑部出血與水腫,使視力在短時間內急遽惡化。儘管濕性黃斑部病變僅佔總病例數的一成,卻是造成近九成黃斑部病變患者失明的主因,也是 50 歲以上民眾失明最常見的病因。

鄭成國醫師說,雖然濕性黃斑部病變是不可逆的疾病,但只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就能有效控制病情,避免視力快速惡化。不過,根據 2025 年亞太視力健康調查顯示,不到三成的民眾有定期進行眼部篩檢。鄭成國醫師說明,黃斑部病變初期通常從單眼發病,大腦會啟動「融像作用」,讓健康的眼睛自動彌補受損的視野,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難以察覺異狀,導致許多人就醫時,視力早已受損,如同上述案例那般。

新光醫院與羅氏大藥廠攜手合作共同舉辦「守護視界 睛彩由你定義」眼科衛教展,並請來郭子乾(最右)擔任衛教大使。(圖/新光醫院)
新光醫院與羅氏大藥廠攜手合作共同舉辦「守護視界 睛彩由你定義」眼科衛教展,並請來郭子乾(最右)擔任衛教大使。(圖/新光醫院)

鄭成國醫師指出,目前的治療方式多元,眼內注射新生血管抑制劑 (Anti-VEGF)類型的藥物也是一種選擇。此類型藥物已獲得健保支持,患者若符合事前審查標準,最高可申請共 14劑給付,能大幅減輕患者的醫療負擔。鄭成國醫師強調:「不論選擇何種藥物,由於黃斑部病變的不可逆特性,最重要的是必須積極且持續地接受治療,才能最大限度地維持視力,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患者應根據自身狀況,與專業眼科醫師充分討論,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鄭成國醫師也提醒,民眾每天可花 10 秒進行「睜一眼、閉一眼」的自我檢查,利用家中的磁磚線條或阿姆斯勒方格表,留意是否有視線扭曲、變形和視野中央有模糊黑影等症狀,此外,建議民眾可透過一年一次的定期眼底篩檢,及早發現潛在的黃斑部病變風險,為自己的視力健康把關。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