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80歲長者因視力問題頻頻跌倒,甚至出現對家人呼喚毫無反應的情況,一度被懷疑罹患失智症。經醫師診斷,竟是白內障合併黃斑部病變所致,所幸及時接受治療後重拾生活品質。

土城醫院院長、世界級眼科權威暨知名視網膜專家賴旗俊指出,黃斑部病變是台灣中老年人視力喪失的常見原因之一,好發於50歲以上族群。他解釋,黃斑部位於視網膜中央,負責辨識細節、閱讀、認人及觀看影像的關鍵區域,一旦病變將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據賴院長表示,此疾病初期常由單眼開始出現閱讀跳字、字體扭曲、中央視野模糊或黑點等症狀,但容易與老花眼或視覺疲勞混淆。特別是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若延誤治療超過2年,高達9成以上患者視力會惡化至0.05以下,甚至可能失明。

賴旗俊進一步說明,黃斑部病變可分為乾性與濕性兩類。乾性病變約佔8成,雖然病程進展緩慢,但目前無特效藥,僅能透過改善生活習慣延緩惡化;濕性病變則因新生血管異常增生造成出血與水腫,需要進行眼內玻璃體注射治療。符合健保給付標準者,單眼最多可施打14劑眼內注射藥物,約8成患者在連續注射3劑後,3個月內可見視力改善。
針對預防與自我檢測,賴院長建議民眾每日花10秒鐘進行簡易視覺檢查,採用「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方式,透過家中磁磚線條或阿姆斯勒方格表,觀察是否出現線條扭曲、中心黑點或視野不對稱等異常現象。
他強調,黃斑部是眼睛最精密也最脆弱的區域,一旦嚴重受損即無法修復,也無法進行移植,必須及早發現並即時治療,才能保護寶貴的視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