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六、七十歲的台南富二代,因長期習慣以牛肉湯當作早餐,經由醫師建議進行大腸鏡檢查後,意外發現腸道中有一顆2.5公分的息肉,經切除化驗後確診為早期大腸癌。
肝膽腸胃科醫師陳炳誠在《醫師好辣》節目中分享這位個案,表示這名患者原本就有胃食道逆流及三高問題。在其太太的關心下,陳醫師建議進行大腸鏡檢查,但患者起初並不願意接受。
經過糞便潛血檢查呈現陽性反應後,醫師隨即安排大腸鏡檢查,在距離30公分處發現一顆2.5公分的大型息肉。經切除化驗後確認,該息肉已發展為位於黏膜層的早期大腸癌。陳炳誠醫師指出,這位患者相當幸運能及時發現並解決問題,但也建議他必須逐漸減少肉食和紅肉的攝取量。

提到紅肉之所以與腫瘤有關的原因,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醫師說明,可能是因裡面的血紅素、亞硝胺、多環芳香烴或是異環胺等,其中血紅素的鐵因會產生較高的自由基反應,恐和細胞癌變有關;另外,紅肉過量的油脂會刺激消化脂肪的膽酸分泌,而膽酸會被腸道壞菌轉變成致癌的次級膽酸,這也是紅肉可能致癌的機制之一。
劉博仁提醒,每天一定要攝取至少5份蔬菜,以及至多2份水果,因蔬菜含有可溶性與非可溶性纖維,可增加糞便體積、促進腸內容物快速移動,降低紅肉裡的致癌物質與大腸黏膜接觸的時間,還能增加腸內良好菌相,幫助代謝致癌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