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新研究!懷孕到產後一年「主動脈併發症」風險增3倍

分享:

今天是「三八」國際婦女節!林口長庚醫院公布一項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婦女懷孕期間至產後一年內,發生主動脈剝離或動脈瘤破裂等相關併發症的風險,是未懷孕期間的近3倍,顯示監測高風險孕婦與延長產後追蹤的重要性。

懷孕與主動脈併發症之風險評估及臨床結果。(圖/長庚醫院提供)

一名39歲孕婦已有數年高血壓病史,且其父親有急性主動脈剝離接受手術治療之家族史。在懷孕36週時,孕婦因劇烈胸痛與呼吸困難緊急送醫,確診為急性A型主動脈剝離,緊急進行剖腹產及升主動脈置換手術後,成功挽救母嬰生命,並在後續的術後照顧下順利出院。從這病例可以顯示,高血壓和家族病史顯著增加了併發症風險,並凸顯早期診斷和及時介入之重要性。

懷孕對少數孕婦卻可能帶來危及生命的挑戰。林口長庚醫院心臟血管外科教授陳紹緯表示,懷孕期間因心血管系統承受的壓力大幅增加,可能導致主動脈壁脆弱。研究顯示,在懷孕至產後一年內,每10萬名女性中約有1.19例發生主動脈併發症,相較於非懷孕期間的0.42例,風險顯著增加近3倍。而經歷主動脈事件的孕婦,其一年內的死亡率高達19.3%,一般孕婦僅為0.05%。

懷孕相關之心血管事件。(圖/長庚醫院提供)

陳紹緯強調,儘管這類事件的發生率相對較低,但對於患有特定高危險因子的女性,例如結締組織疾病(如馬凡氏症)或妊娠高血壓患者,其風險相較於一般懷孕婦女分別提升至5倍與10倍之多。

桃圍長庚副院長葉集孝教授表示,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如馬凡氏症),是導致主動脈事件的重要因素,對於這些患者,跨專科的照護模式至關重要,從懷孕前的諮詢到產後的長期追蹤,皆需精準的醫療管理。

主動脈剝離之成因與治療(圖/長庚醫院提供)

林口長庚心臟麻醉科醫師張峰誠也指出,研究揭示了妊娠高血壓在主動脈事件中的重要性,對於具有高血壓相關病史的女性,建議進行個別化的懷孕計畫與密切的血壓管理,有助於顯著降低相關風險。

雖然研究強調主動脈併發症的風險,但陳紹緯教授也提醒,大多數孕婦並不需要過度擔憂,保持正常產檢和健康生活方式,對於無相關風險因子的孕婦來說,懷孕仍是安全的旅程。

留言衝人氣 2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