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賴清德、立法院長韓國瑜10日在國慶大會上發表演說,引發討論。桃園市議員凌濤今天(11日)表示,在國際變局中,以中華民國累積的國力本應是「從從容容、游刃有餘」,但為何在賴總統的執政下,卻變成「匆匆忙忙、連滾帶爬」?

凌濤表示,聽完韓國瑜院長對台灣面臨的挑戰,再聽到賴清德總統國慶沒有解方的演說,有很深刻的感想。今年國慶演說,賴清德總統細數數據,並拋出「新AI十大建設」、「台灣之盾」,但在數據及口號中,看到很深的矛盾:
1. 股票屢創新高,人民卻叫苦連天、景氣亮藍燈
台股衝上2萬7千點,賴清德還要鄉親們「掌聲催下去」,但是,台灣經濟研究院近期公布的景氣訊號燈,已經是代表衰退的「連4顆藍燈」;9月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持續低於50緊縮狀態,顯示傳產嚴重衰退;而就業人口的無薪假,更是從5月中的2664人,暴增到9月底8505人、219.26%;台灣人民薪資中位數1164美元,不僅跟股市表現有落差,與鄰國比,臺灣貧富差距不斷擴大。
2. AI相應能源政策何在?掏空臺灣半導體換得什麼?
台灣站在發展AI、半導體的十字路口上,但是相應的能源政策何在?民進黨「非核家園」撇除穩定核能,能源署預計未來電力需求年均成長率約1.7%,但日前興達電廠發生事故時,備載容量就一度掉到3%,嚴重不足外更顯示民進黨AI產業發展,「空有口號、沒有配套」。此外,台積電赴美投資1650億美金,政府後續談判蓋牌,換得的卻是20%+N關稅,及川普取消一筆4億美元對台「總統撥款授權」軍援。令人擔憂,台灣給出一切,什麼都沒換到,賴總統是不是「出賣台灣」?
3.台灣之盾的可行性?
以色列「鐵穹」實戰攔截成功率約85%-90%,每次攔截成本為10萬至15萬美元,而一套系統造價高額,長期耗彈也是消耗。「台灣之盾」須考慮採多層防空配置以降低單層壓力,並配合本土量產低成本攔截武器以壓低每次攔截平均成本,將資金妥善運用並完善本土後勤系統,才是能長期投入運作的做法,除了幾篇劃大餅的匿名報導之外,政府至今未提出任何細節。

凌濤指出,賴總統的談話中,國人想看到他過去所承諾的「團結台灣」、「新國防台灣」、「經濟台灣」如何實現,結果通通沒看到。韓國瑜院長說出的台灣「隱形堰塞湖」,本是全體國人必須共同面對的挑戰,結果民進黨竟出面「對號入座」大聲叫囂,其心虛之情、束手無策,可說是顯而易見。